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發布關于做好2019年農業農村工作的實施意見(中農發〔2019〕1號),意見指出: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精神,現就扎實做好2019年農業農村工作提出以下意見,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2018年,各級農業農村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扎實做好農業農村工作,圓滿完成各項任務,農業農村發展穩中有進,農業再獲豐收,鄉村振興開局良好,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撐。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鞏固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具有特殊重要意義。文件要求:確保到2020年承諾的農村改革發展目標任務如期推進,以優異成績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發展壯大鄉村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加快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和新型服務業。新創建一批農業產業強鎮,認定100個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新發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鄉村手工業,發掘農村能工巧匠,培育一批家庭工場、手工作坊、鄉村車間。因地制宜發展多樣性特色農業,倡導“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積極發展果菜茶、食用菌、雜糧雜豆、薯類、中藥材、特色養殖等產業。發展農村電商、共享農莊、創意農業、餐飲民宿、文化體驗、健康養生、養老服務等新產業新業態,推介培育一批鄉村休閑旅游精品和美麗鄉村。
同時指出:推動農村科教文衛體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提升社保、養老等服務水平,推動公共資源向農村傾斜,促進完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
文件明確:
1、深化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研究提出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的配套政策建議,貫徹實施《農村土地承包法》,指導地方研究提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延包的具體辦法,選擇10個縣組織開展承包期再延長30年試點。完善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的政策體系,發展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制定和推廣使用全國土地流轉合同示范文本。
加強對工商企業租賃農地監管,指導地方建立健全資格審查、項目審核和風險防范制度。做好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收尾工作,組織開展“回頭看”,妥善解決各類糾紛,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發到農戶手中。加快國家級確權登記數據庫和信息平臺建設運營。
2、全面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按期完成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加快監督管理平臺建設,建立健全集體資產管理制度。指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民主協商基礎上,做好成員身份確認,注重保護外嫁女等特殊群體合法權利,擴大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范圍,再選擇10個左右省份、30個左右地市整建制開展改革試點,鼓勵地方自主擴大試點。
做好新成立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工作,開展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試點示范。指導健全完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推動農村各類產權流轉交易公開規范運行。推動研究完善適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特點的稅收優惠政策。
3、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圍繞完善宅基地“三權分置”制度設計,再選擇一批縣開展改革試點,豐富試點內容,完善制度設計,探索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和農民房屋所有權、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等。
探索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農房的辦法路徑。推動開展閑置宅基地復墾試點。抓緊制定出臺加強宅基地管理的政策文件,建立相應工作體系和工作機制,規范宅基地管理工作。組織開展全國宅基地和農房調查。加快推進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4、以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為重點培育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啟動家庭農場培育計劃,加大支持力度,深入推進示范家庭農場創建和宣傳推介,完善管理服務機制,引導和鼓勵有穩定務農意愿和經營能力的農戶創辦家庭農場。研究制定促進農民合作社規范發展的政策文件,開展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將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擴大到150個。
開展農民合作社專項清理行動。支持創建一批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落實扶持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政策,完善“農戶+合作社”“農戶+公司”利益聯結機制。引導龍頭企業與合作社、農戶建立股權式契約式利益分享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