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恩寺位于廣東省新興縣,始建于唐代高宗弘道元年683年。它與六祖惠能祝發道場廣州光孝寺,畢生弘法道場曲江曹溪南華寺鼎足而立,并稱六祖三大祖庭。國恩寺因為既是六祖肉身菩薩的故居,又是六祖弘法、示寂以及輯錄六祖“法寶壇經”的圣地而名揚海內外。它是惠能于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建,名“報恩寺”。唐中宗神龍二年(706年)下詔賜名為“國恩寺”(今門額上書“敕賜國恩寺”)。寺前有省內著名的溫泉度假區。
唐宋時期,國恩寺在佛教界被視為“嶺南第一圣域”,“中國禪文化的發祥地”。香火鼎盛,僧人甚多,來寺朝拜參學者絡繹不絕,寺院殿堂頗具規模,有僧田1800畝。
國恩寺由半山亭、山門牌坊、金剛殿、大雄寶殿、六祖殿、方丈室、兩旁回廊有諸天佛殿、禪房、觀音堂、六祖紀念堂、五百羅漢堂、報恩塔等建筑物組成,建筑面積一萬多平方米。
寺側有六祖父母墳、龍山碑林、卓錫泉、浴身池、六祖手植千年荔枝樹,以及五祖親傳的袈裟衣缽,武則天手書的敕賜“國恩寺"題匾等文物古跡。
國恩寺還將籌建藏經樓、鐘鼓樓、經堂、普同塔、焚香亭、僧舍、貴賓樓、重塑佛像金身,還將把保存的文物古跡展示出來讓游人觀賞。
寺前山門大牌坊、天王殿、大雄寶殿、六祖殿及配殿、方丈室、客堂、禪堂、報恩塔、六祖紀念堂、圓通寶殿等主體建筑已經修復和重建。
同時還重修了六祖父母墳、浴身池、卓錫泉,理護了六祖親手種植的荔枝樹,新建了以弘揚六祖禪文化為主的龍山碑林等。縱觀國恩寺,寺宇殿堂,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各具特色而渾然一體。
國恩寺背枕龍山,故又名“龍山寺”。一塊“敕賜國恩寺”金光閃閃的大牌高懸在寺門之上。國恩寺的山門西向。
國恩寺的主要景點一是二十羅漢在中國漢傳佛教的寺院里,大雄寶殿兩邊供奉的羅漢一般都是十六或者十八個,而六祖惠能故居國恩寺的大雄寶殿兩邊卻供奉著二十羅漢。二是佛寶舍利
2006年12月28日,國恩寺報恩塔地宮遺址發現舍利和珍貴文物。其中包括隋唐時期的鎏金素面圈足銅圓盒、鎏金提梁水罐、鎏金銅棺、水晶球、"五銖"和"開元通寶"銅錢等。舍利供奉在舍利殿,讓廣大信眾瞻仰。
國恩寺名聞中外,與海內外有久遠香緣。國內外常有參拜團來此頂禮,又以日本佛教訪華團為最。1982年2月,“日本六祖足跡參拜訪中團”謁國恩寺,就舉行過隆重的參拜儀式,并賦詩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