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的特色小鎮是以農業為起點發展而來。乍一聽,農業小鎮會讓人聯想到“貧窮,落后”的描述,但荷蘭的農業特色小鎮卻并非如此。以荷蘭最為人所熟知的小鎮利瑟為例,這個面積16平方公里、人口僅22400人的農業小鎮,每年接待游客100萬人次,被譽為“世界最美的春天”。荷蘭眾多優秀的農業小鎮創造了許多世界第一,在充滿魅力的農業小鎮外表之下,其實是高度現代化、工業化、市場化的運營。
荷蘭擁有近400個自治城市,其中人口超過20萬的僅有6個,人口占比16%,而人口低于十萬的小城鎮的人口占比達到了65%,有361個。在荷蘭的城鄉發展歷程中,政府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荷蘭政府對農業小鎮的發展報以積極樂觀的態度,不斷完善經營環境和支撐系統。20世紀50年代,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荷蘭農業開始了它的蓬勃發展之路,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沉淀,形成了如今的高度現代化的農業面貌,主要體現在玻璃溫室農業、園藝花卉、生物防控技術、電子信息技術、商業運作等方面。
這個國家發展起來的世界一流玻璃溫室農業,起因于它的“先天不足”。荷蘭土地資源有限,且光照條件差。這樣的限制性因素并沒有成為制約荷蘭農業發展的障礙。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荷蘭溫室開始發展,他們依托玻璃溫室技術,發展設施農業,突破了這些限制瓶頸,并讓這個面積只有4萬平方公里的小國,一躍成為全球農業強國之一,創造了農產品出口全球第二的奇跡。
在荷蘭的農業構成中,畜牧業50%,園藝業38%,農田作物12%,園藝與農作物之和占據了半壁江山。大約20年前,荷蘭人做出了“可持續農業”的國家承諾,其口號是“用一半資源生產出兩倍的糧食”。自從2000年以來,許多荷蘭農民都減少了關鍵作物對水的以來,減少幅度達90%,他們幾乎完全放棄了在溫室中使用化學殺蟲劑的做法,自2009年以來,荷蘭的家禽和家畜生產商已將抗生素的使用減少了60%。
庫肯霍夫:休閑農業特色小鎮的代表
荷蘭每年大約培育90億個鮮花球莖,全世界每個人都可以分到兩朵。其中郁金香球莖有30億個,如果把它們排列起來能夠圍繞赤道7圈。在位于荷蘭阿姆斯特丹以南80公里處,有著世界上最大的郁金香園——庫肯霍夫。占地28公頃的庫肯霍夫由郁金香、水仙花、風信子,以及各類的球莖花構成一幅繁茂的色彩,恰似坐落在花氈中間的春天的花園,園中各種花卉達600萬株以上,有很多稀有的品種。
如果僅有園藝農產品的生產,庫肯霍夫是不可能有如今的知名度的。作為郁金香產區,庫肯霍夫起步于農業,但成就它的,是其高度商業化的運營。每年的春天,庫肯霍夫都會舉行為期八周左右的花展,同時還安排許多相關的活動,包括園藝與插花等的工作坊、各種主題的展覽等等。例如,2013年最讓人矚目的活動是花帽展覽,展出花卉在帽子設計方面的運用。展覽展出了1950—1960年代由Dior、Chanel等奢侈品牌設計師設計的古董花帽,以及來自世界各地100位的設計師與藝術家以花為主題所創作的作品。
在克肯霍夫花園里還可以見到木屐這一傳統工藝品的制作,身形高大的木屐師傅向游人講解了木屐的一些歷史和用途,隨后將一塊木材放在刨木機上,很快轉出一個大洞,然后熟練的磨滑表面。一雙木屐通常要涂抹數次光油,這樣既防潮又耐穿,尤其適合荷蘭濕地的地形,一位技術老道的木屐師傅,只要五分鐘就可以完成一只木屐的制作。
除卻一般的造型,庫肯霍夫的木屐還分園藝型、新婚型、滑雪馬靴型等,因應不同的需要,大部分是防水之用,只有新婚型的木屐需要精雕細琢,兩只鞋分別寫上新郎新娘的名字,當地人在婚禮過后這雙木鞋便要永遠的保存在夫妻的房間之中,象征永結同心。
庫肯霍夫以花為主題,衍生出各式各樣的活動與商品,這些極富本地色彩的商品成為國際市場的寵兒。可以說,當今的庫肯霍夫,已經成為了世界最大的“體驗式鮮花購物中心”。
荷蘭農業特色小鎮之鑒
前車之鑒、后車之師。作為傳統農業大國的中國,荷蘭的農業小鎮發展的成功經驗,對國內的特色小鎮產業發展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如果對荷蘭農業小鎮的發展做以梳理,可以發現一下幾點:
1.運營模式比短期補貼更重要
健康的運營模式,幫助荷蘭農業小鎮克服了土地規模較小造成的劣勢。對于相關產業的從業者,針對性的教育,以及建立在各地區需求基礎上的技術研發推廣系統,不僅保證了產品的生產效率與高附加值,還培養了完整的產業人才體系,產品的生產者、技術的研究者、商業的運營者各司其職,發揮協同效應。工作的目標始終是為了提升農業小鎮商品的市場競爭力,而不是僅僅保護農民的短期利益,用工商業的經營方法塑造農業生產環境,提升了其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2.前店后廠、三位一體的商業集群
荷蘭的奶牛業與園藝業的專業化水平在世界享有盛譽。這種專業化形象不僅來自規模的空間集中、區域分工和產業化,還在于農產品交易的高效率。荷蘭農業小鎮既是高度現代化的農業產區,也是農產品的大宗交易市場,同時又是面向普通游客展覽、體驗的“特色購物中心”。這種前店后廠、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最大幅度的提升了其商業競爭力。
3.完善的農業產業化體系
荷蘭發展了完善的農業產業化體系:大學等研究機構為農業及其相關產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大幅度提升了農業的自動化水平,解放了更多的人力資源,本地的加工和食品制造企業解決了國內農產品剩余的問題,釋放出來的勞動力資源又推動了當地商業、旅游業的發展。這種后端到前端的深度整合使得本國農業勞動力和單位土地生產效率盡可能的提升,產品的附加值也隨之被推高。
破除對傳統農業的偏見,放下農業和商業割裂與對立的傳統思維,以商業的視角整合特色農業資源,荷蘭超級農業特色小鎮成功背后的現代化工商業思維,對于國內眾多以農業資源起步的特色小鎮,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