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是中國佛教建筑之一。起源于印度的寺廟建筑,從北魏開始在中國興盛起來。這些建筑記載了中國封建社會文化的發展和宗教的興衰,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寺廟建筑起源于印度。中國在南北朝時代大規模興建寺廟成風,據《洛陽伽藍記》記載,北魏首都洛陽內外有一千多座寺廟。唐朝詩人杜牧的《江南春》待中說:“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可見南朝寺廟之多。
陜西云霧寺--云山霧繞
云霧寺位于陜西勉縣東北角、漢中的西北角,距漢中約57公里。始建于唐朝,當時叫做“朝陽禪院”,香火鼎盛,香客云集,住寺僧人約800余眾。
常言說的好“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巧的是:這兩者云霧寺全占齊了。群山環繞、松林成蔭、山奇水秀,幽雅寧靜,勝覽云霧。為此前來燒香拜佛和游山玩水的人絡繹不絕,給幽靜的山林平添一絲人間的喧囂。
吉林正覺寺--啟智賜福
正覺寺始建于清光緒年間。原址坐落在長白山腳下的敖東古城東關,現址敦化六鼎山,是遠近聞名的亞洲最大的尼眾道場。
寺后山頂峰的金鼎大佛,設計像體總高48米,背靠牡丹江,前擁正覺寺,遠望長白山,與香港天壇大佛遙遙相對,實為一佛二體,分處南北,共佑中華大地,向五湖四海的信眾啟智、賜福。
安徽甘露寺--平心定心
甘露寺又名甘露禪林,位于安徽省九華山北路的半山定心石下,是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建筑面積3500平方米,由三組民居式建筑與宮殿式大雄寶殿組合,依山而建,高達五層,琉璃瓦頂,金光閃耀。
甘露寺依山巖錯落而建,殿宇恢宏。四周茂林修竹,溪流淙淙。在龍象臺憑欄遠眺,只見竹林茂密,山色如黛,天地間空曠明凈。寺旁、化成峰下,有磐石一座,上刻“定心”二字,落款“芝山”,人稱“定心石”。
北京雍和宮--男子最靈
雍和宮,位于北京市東城區雍和宮大街路東,是北京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雍正駕崩,曾于此停放靈柩,又因乾隆皇帝誕生于此,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成了“龍潛福地”。
“男雍和,女紅螺”,是民間廣為流傳的說法,指的是男子去雍和宮祈愿最靈,女子去紅螺寺祈愿最佳。
浙江靈隱寺--網紅許愿池
杭州靈隱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距今已有1670多年歷史。靈隱寺天王殿上懸“云林禪寺”匾額,為清康熙帝所題。靈隱寺布局與江南寺院格局大致相仿,進天王殿正中佛龕里坐著彌勒佛,兩邊為四大天王,傳說中他們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象征。
據說微博上有個“最靈的十大許愿池”,排在第一的便是杭州靈隱寺。
河南白馬寺--第一古剎
在古都洛陽市東郊一片郁郁蔥蔥的古木之中,坐落著被譽為“中國第一古剎”的白馬寺。這座北依邙山南臨洛水的寺院,已走過近2000年歷史。白馬寺是中華大地的第一座菩提道場,被佛教界稱為“釋源”和“祖庭”。
千百年來白馬寺穩居中國伽藍之首座,源于它悠久的歷史、古老的建筑、珍藏的文物。白馬寺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占地面積約為200畝,現存的遺址古跡為元、明、清時所留,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
廣東南華寺--求生意興隆
南華寺是中國佛教名寺之一,是禪宗六祖惠能宏揚“南宗禪法”的發源地,也稱六祖道場,被譽為嶺南禪林之冠。六祖惠能在此傳授佛法37年,法眼宗遠傳世界各地,因而南華寺有南禪“祖庭”之稱。
拾級而上的寶林道場,寧靜悠遠,古木參天。每年春節都有各地游客來到這里上香,據說對做生意的人特別靈驗。
湖南麓山寺--珍貴古籍石刻
麓山寺坐落在岳麓山的古樹叢中,又名慧光寺、萬壽禪寺,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山腰,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湖南省最古老的寺廟之一,也是佛教入湘最早的遺跡。
麓山寺由山門、彌勒殿、大雄寶殿、觀音閣、齋堂等主要建筑組成。山門作牌樓式,額書“古麓山寺”,藏經閣又名觀音閣,閣前有古羅漢松二株,傳為六朝所植,又名六朝松,成為麓山寺悠久歷史的活見證。殿內佛像莊嚴慈祥,千手觀音前每天有不少信徒頂禮膜拜。所珍藏的佛經和古籍極為豐富,石刻的閻立本、吳道子、牧溪、仇英等作的觀音寶像,貫休的十六應真,湘繡懷素草書《自敘貼》等均為珍品。
云南盤龍寺--老樹新花
盤龍寺是昆明香火最旺的寺院,隱藏在清幽的盤龍山上,要登上這個佛門勝境,要出“四門”。先出晉城東門,這里有“南滇靈境”牌坊,這里是“入”境之門。然后經過象山書院遺址,就進入盤龍山門,這是“山”之門。再經過映山湖,盤旋而上,又要穿過三座天門,是為“天”之門;最后經過睡佛殿、呂祖亭,就可以看到盤龍寺門,此為“佛”門,又是“道”門,還是“圣”門。進入四門,凡人便會超凡脫俗,仿佛進入仙境一般。人杰地靈,俱在盤龍。
亭臺樓榭、閣樓高聳、古鐘長鳴、碑銘林立,其建筑精美,風格多變,文物古跡薈萃一寺。寺內有元代茶花、明代朱砂玉蘭、明代紅梅、清代銀桂,歷經數百年風霜,依然年年老樹新花,吸引了無數賞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