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水古村,位于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它因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而“聲名鵲起”,這個原本被遺忘的文化古村也重新煥發出光彩。來這里采風、旅游的人絡繹不絕,順勢打通了靈水村民俗旅游的路子。古村形成于遼金時代,村落古老,古民居眾多,古樹名木覆蓋,泊泊清泉滋潤,古廟遺址庇護,使這座位于山谷中的古村靈氣倍增。
靈水村古廟眾多,據說最早有17座,有道教、佛教、儒教并存,一個小小的村莊有這么多的古廟,可見人們對宗教信仰的虔誠。雖然這些古廟大多已經不存在了,但是還是有遺留下來的殘垣斷壁,依稀能看出當年的興盛。村西的靈泉禪寺算是保存的比較完好的了,是有文字記載的北京地區最早的佛教寺院。
靈泉禪寺是有文字記載北京地區最早的佛教寺院。明《宛署雜記》記載:“靈泉禪寺,在凌(靈)水村起自漢,弘治年間(1485-1505)僧海員重修,庶吉士論記”。漢代建筑已是片瓦無存了,如今的寺院殘壁應是明代重建時留下的。
從記載中,可以看出靈泉禪寺宏大的建筑規模和曾經旺盛的香火。如今一片廢墟中依然可以尋到雄偉的三大殿的地基,一棵古槐、兩株銀杏樹,歷經上千年依舊枝繁葉茂。其中一棵銀杏樹為罕見的雌雄共體,每年都結下金色的果實,算是這座古剎賜留給后人的恩物吧!
靈水村是京西古村落中最具文化底蘊的,村民都崇尚讀書考取功名,自明清以來考取功名的人層出不窮,被當地人稱為“舉人村”。曾出過22名舉人、2名進士,是所有古村落中獨有的特色。靈水村最著名的,除了明傳百年的“舉人村”之名,還有“靈水八景”--東嶺石人、西山蓮花、南堂北眺、北山翠柏、柏抱桑榆、靈泉銀杏、舉人宅院和寺廟遺址。顧長衛的《最愛》曾在這里取景拍攝。
靈水村有明清時期四合院162套,其中有大、中、小三種,各有特色,小四合院簡潔精巧,中四合院標準規整,大四合院是復式相連,青磚灰瓦,木雕門窗,古樸典雅。村中前后有三條青石鋪就的主要街道,數條蜿蜒的小巷,曲徑通幽,撲朔迷離。沿著小巷走去,很多院落大門緊鎖,年輕人大都外出打工,村中多是老人孩子。只見土坯的院墻上長著蒿草,隨風搖曳,荊棘做成的柴扉把古老的院落遮擋起來。
目前,靈水村正在按著3A級旅游景區的標準進行籌建,停車場、公廁、游客接待中心、舉人文化雕塑廣場等配套設施也將齊備,據說還將建10個可供參觀的特色古院落,這樣的建設是帶動了旅游業的發展。雖然新開了一些客棧飯館,但是大宅院基本還保持明、清時期的原貌,村落格局歷經千年未變。
靈水村所承載的是厚重的歷史積淀,曾經顯赫的經歷,鐫刻著的印記,在時代的發展中賦予了更深沉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