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家具沒有時間限制,不僅明代的優秀家具稱為明式家具,清代初期的家具仍保留著明式的風格特點,仍屬于明式家具。后來乃至我們今天按明代式樣仿制的也屬于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經過幾百年的沉淀傳承至今,仍經久不衰,但時過境遷,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居所與古時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明式家具在使用上的用途和方式也相應發生著變化,那么如何恰當有效地使用它們,讓它們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生活呢?
由于時代的進步,我們不可能再像古人那樣飲食起居了,同時也少了古人那么多的禮數,因此,只要是在不違背傳統禮制的前提下,改變觀念、讓明式家具古為今用,賦予明式家具新的生命力可能也是一種新的思路和不錯的選擇。
研究古代家具和人的關系,看它們在往日生活中如何被陳置使用,是一個重要而有趣味的課題。從無數的明清繪畫可以看到明代的室內陳設樸素簡單,家具疏落有致。入清以后,才日見重疊擁擠,而家具本身也越來越繁瑣。
今天使用明及清前期家具(明式家具),寧少勿多,一室之內,陳置三、五件,四壁生輝,最見神采。倘貪多超量,便全無是處!明及清前期家具陳置在我國傳統的建筑中最為適宜,自不待言。
不過出乎意料的是見到幾處非常現代化的歐美住宅,陳置著明式家具,竟也十分協調。不難設想,如將上述的情況倒轉過來,把近二三百年來,豪華的西洋家具擺在我國的古建筑中,必然會感到不倫不類,而為什么明式家具和現代生活卻能這樣合拍呢?
思考一下似乎也不難理解,正是由于西方現代生活所追求的簡練明快的格調在本質上和明式家具有相同之處的緣故。事實證明,明及清前期的家具造型藝術已經成為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家具陳置,前代多因室而異。廳堂上的器物講求對稱,固定而不免拘謹。書齋及居室則注重實用,靈活多變化。這樣,在布置上會出現對稱與不對稱、固定與靈活的對比。有對比勝過沒有對比,這可使相對的事物更加突出。
而且出現對比,本身就意味著不是單一而是有變化。在現實生活中不能想象還會有三楹或五楹的廳堂,但這并不妨礙有意識地兼用對稱與不對稱、固定與靈活的兩種布置方法。
對稱與不對稱、固定與靈活的對比陳置方式,使得居室更加靈活多樣,以體現主人的品味、偏好與個性化,這一點對于現代人來說尤為重要!
明式家具,特征鮮明,魅力無窮,體現在以下幾點:
1、文人參與設計,極具意匠美。明式家具的設計者大多是文化氣息甚濃的文人雅士,由他們設計出家具圖樣后,再交由出色的木工制作而成。在家具設計之時,設計者往往會將自己的奇思妙想融于設計之中,使家具的造型優美、穩重、簡樸,各組件的比例講求實用與審美的一致,裝飾講究少而精,淡而雅。
明式家具,乍看之下,一般感覺毫不起眼,但細品之下,卻散發出獨特的魅力,每一個細節都值得欣賞、推敲。明式家具好比一杯好茶,入口味淡,再三品嘗則回味無窮。所以,有設計師甚至認為,明式家具是用來觀賞而不是用來使用的。
2、選料考究流露天然之美。明式家具在造型上,講求物盡其用沒有多余的東西,簡潔到不能再簡潔了,強調家具形體線條優美、明快、清新。通體輪廓講求方中有圓、圓中有方,整體線條一氣呵成,在細微處有適宜的曲折變化。
明式家具注重委婉含蓄,干凈簡樸之曲線,若有若無、若虛若實,給人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體現了虛無空靈的禪意。明式家具在選材時追求天然美,凡紋理清晰、美觀的“美材”,總是被放在家具的顯著部位,并常呈對稱狀,巧妙地運用木材天生的色澤和紋理之美,而不做過多的雕琢,在不影響整體效果的前提下,只在局部作小面積的雕飾,這與現代人返璞歸真的審美時尚是完全契合的。
3、結構簡單、合理,連接牢固,極具工巧美。明式家具的結構源于建筑學的梁架結構,橫者為梁,豎者為架,結構嚴謹,用材合理,絕無多余與浪費,各部件間采用榫卯連接,膠粘輔助牢固,顯示出高超的制作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