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產業要更好地與人民健康相結合,就要打造有特色的產品,提升配套服務并加強管理現代化。從當前發展來看,人發展到一定程度,對于健康認知也有了新的高度。隨著有知識、有文化、有收入的老年人逐步增多,他們對健康的關注點發生了變化,比如開始關注休閑游、養生游、養心游等各種可促進精神心靈融合的休閑健康產品,從而產生了更高的需求。這對康養旅游產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契機。
健康中國提出的健康環境、健康社區、健康政策等多維度的打造,最終落腳點都在健康中國人上。所有的政策利好,也都是以人的健康為本。
要想更好地將旅游產業與人民健康相結合,首先要產品開發上下功夫?,F在打造的目的地旅游、全域旅游等項目,都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或目標——即將目的地打造為承載基地后,開發合理有特色的產品。換句話說,體系建設非常重要。
如果消費者去了之后,只是看景色或充當過客,這和康養游發展的本質是有一定差距的,比如大家都在學泰國、韓國做醫療旅游、醫療美容游等,這些國家的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借鑒,因為技術配套很齊全。
其實,我國自身優勢也非常明顯,像國家依托于特色產品部署打造的粵港澳大灣區。對旅游業的發展和達到健康中國的目的,都是非常有利的,不僅要服務區域內的人,也要為全國去旅游的人服務,甚至起到吸引外資的作用。
其次就是要提供配套服務。如果有了體系和機構,但服務跟不上,例如具有休閑產品但缺乏專業人才的農村生態游,這對發展康養是不利的,也是目前康養產業尤其是農村康養或者休閑游的短板,但是服務水平與能力是可以打造和提升的。人員短缺問題雖短時間內很難解決,但可以通過遠程、互聯、連鎖等措施,通過開放投資吸引一些高端企業或者托管運營來提升服務。
最后是管理現代化。機制的靈活運行、企業的自主高效管理,都是為讓現代旅游、康養游等服務業能夠更好地滿足老百姓需求,滿足社會發展需求,滿足振興當地經濟的需求。要將旅游產業與人民健康更好結合,各地應該根據各自特點進行選擇。從現狀看,資本方認為健康產業是藍海,具有無限潛力,企業就會扎堆做各自的項目,但缺乏特色以及后續協調整合資源的機制,這不利于康養游產業的發展。
所以,應該在當地區域加強管理現代化,甚至對縣域的、市域的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強政策協同,進行機制整合。只有通過資源整合提升能力后,才能提供更有品質的服務。從國家發展的角度看,經濟得到發展,能夠更好地為保障人民健康做好護航,是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手段,對實現健康中國的最終目的有根本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