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一項重要的國家發展戰略,不僅關系著廣大村民的切身利益,更關系著我國廣大農村的和諧穩定。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
村容村貌可以直接反映一個村莊及其村民的精神風貌,而良好的村容村貌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要求。要確保鄉村振興規劃的科學化就必須深入農村基層,通過大量的走村入戶觀察和走訪,真正摸清實情,從而全面考察、了解鄉村總體發展狀況。首先,在宏觀層面,要掌握鄉村建設規劃、基礎設施、人口結構、經濟發展、綠化景觀等總體情況。
只有做到鄉情了然于胸,才能實施鄉村總體規劃,從而下好鄉村振興這盤棋。其次,在中觀層面,要掌握鄉村的產業情況,如本地適合發展什么產業、本地有什么樣的特色產業、產業的實際發展狀況如何以及產業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是什么,等等,從而有針對性地發展好具有本地特色的產業,避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出現同質化問題。再次,在微觀層面,要了解村民的生活狀況和精神面貌,如住房、就業、收入、醫療、教育、風俗習慣等,既要注重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也要注重鄉風文明建設,培養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政府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那么,在新時代鄉村振興中,村民對政府有什么樣的新期待,希望政府解決哪些具體問題,這些信息需要黨員干部走村入戶真心實意地傾聽村民的訴求和呼聲,廣泛收集各類意見或建議。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然而,不同鄉村的特點和面臨的問題不盡一致,因此,鄉村振興的“側重點”也各不相同。在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鄉村振興更關心的是“人”的問題,往往以滿足新時代村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更注重“生態宜居”“鄉風文明”和“治理有效”等目標的實現。
在經濟發展欠發達地區,有的鄉村關心“產業”問題,主張通過“產業興旺”來實現“生活富裕”的目標,希望通過電商創業、農旅發展和農業規模化經營等來推動產業發展;而有的鄉村則關心“集體經濟”問題,希望通過集體經濟發展讓村民走上“生活富裕”之路。
鄉村振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應結合鄉村實際進行科學的論證和規劃。而以項目方式制定鄉村振興規劃是一種新的探索,即依據對鄉村的實地調查進行評估和系統論證,有針對性地提出規劃方案,從而避免不必要的“折騰”。
鄉村振興規劃不同于城市發展規劃,情況更為復雜,為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應建立鄉村規劃專家咨詢制度,聘請長期從事鄉村規劃研究的專家制定鄉村發展規劃,以避免制定的規劃不切實際。再次,采取公眾參與法。建立鄉村振興戰略村民參與制度。在制定規劃之前,可以通過現場聽證會、座談研討會、網絡互動、問卷調查等方式,確保村民廣泛參與到鄉村振興的各項決策中來,充分聽取民意,集思廣益,達到“規劃源于村民,規劃為了村民”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