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悠久,廣闊土地上有著很多文化底蘊深厚的古鎮。其中有部分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按照文化背景和歷史區域的劃分,依據建筑風格和布局以及旅游相融合的方式,大體上可以歸納為以下8類:
1、富貴大氣的北方大院建筑群
建筑風格:氣勢威嚴、高大華貴、粗獷中不失細膩,平面而又立體的表現形式,彰顯出四平八穩的姿態,處處是以禮為本的建筑特色。
分布區域:山西、冀北,以喬家大院、常家大院為代表。
2、樸實無華的西北古村落群
建筑風格:院落的封閉性很強,屋身低矮,屋頂坡度低緩,還有相當多的建筑使用平頂。很少使用磚瓦,多用土坯和夯土墻,木裝修更簡單。有些地區還有窯洞建筑,除靠崖鑿窯外,還有地坑窯、平地發券窯。風格質樸敦厚。
分布區域:陜西的北部、甘肅的東南部,以榆林為代表。
3、小巧精致的水鄉古村古鎮
建筑風格:盛于明清時期,當地有利的地質和氣候條件,提供了眾多可供選擇的建筑材質,風格以樸素恬淡為主。表現為借景為虛,造景為實的建筑風格,強調空間開敞明晰,要求充實的文化氛圍。建筑上著意于修飾鄉村外景。修建道路、橋梁、書院、牌坊、祠堂、風水樓閣等。力圖環境完善、優美,雖然規格較小,內容稍簡,但具體入微。在藝術風格上別有一番純樸、敦厚的鄉土氣息。
分布區域:江蘇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以江南六鎮以及朱家角為代表。
4、大家風范的徽派古村落群
建筑風格:徽派風格自然古樸,隱僻典雅。不矯飾、做作,自然大方,順乎形勢,與大自然保持和諧,以其為依皈;它不趨時勢,不趕時髦,不務時興。篤守古制,信守傳統,推崇儒教。
分布區域:安徽、江西,以西遞、婺源為代表。
5、清秀靈逸的湘黔古村落群
建筑風格:有濃郁的少數民族特色,建筑用材多取自當地,形式與當地地理環境緊密聯系。建筑組群比較密集,城鎮中大型組群(大住宅、會館、店鋪、寺廟、祠堂等)較多,而且帶有樓房;小型建筑(一般住宅、店鋪)自由靈活。
分布區域:湘南、貴州,以鳳凰古城、青巖為代表。
6、另類浪漫的西南古村落群
建筑風格:巴蜀文化博大精深,既有浪漫奔放的藝術風格,又蘊藏著人類無窮的想像力。依山傍水的建筑與當地的少數民族風俗緊密聯系在一起,有著無窮無盡的文化氣息,顯露出豪邁中輕巧的一面。
分布區域:四川、重慶以及云南的北部,以麗江、黃龍溪為代表。
7、個性鮮明的嶺南古村落群
建筑風格:有著鮮明地方特色和個性特征,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除了注重其實用功能外,更要注重其自身的空間形式、藝術風格、民族傳統以及周圍環境的協調。
分布區域:福建、廣東,以永定、開平為代表。
8、各領風騷的南詔古村落群
建筑風格:因為有相當一部分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所以此區域內的古村建筑各有其民族的特色,如傣族的干欄式、苗族的吊腳樓等。與北方的四合院相比,云南最富盛名的“一顆印”建筑,在建筑風格和特色上有很大的區別,建筑形制不受約束和自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極富地理特征。
分布區域:云南,以和順、麗江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