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出旅游業將在鄉村振興中有大的作為和大的擔當。所以,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城鄉融合發展過程中,建設特色小鎮將成為實現農村現代化的強有力抓手。
目前陜西省特色小鎮建設勢頭強勁,有一定的發展,但是發展中存在良莠不齊、類型單一、同質化嚴重等問題。本文基于對陜西省特色小鎮發展現狀及問題的分析,提出了促進特色小鎮發展的對策建議,以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一、陜西省特色小鎮發展現狀
按照《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加快發展特色小鎮的實施意見》,陜西省在建設特色小鎮過程中,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因地制宜、產業支撐、企業主體、政府引導,加速要素集合、產業聚合、產城融合,努力把特色小鎮打造成為擴大有效投資新載體、促進創新創業新平臺、推進新型城鎮化新支撐、縣域經濟新增長極。2017年1月11日,國家發改委印發《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明確西部地區將打造百座特色小鎮,其中陜西省就有10個特色小鎮入選。
2017年7月27日,住建部第二批276個全國特色小鎮名單公布,陜西又有9個小鎮入選,加上第一批入選的特色小鎮,陜西目前擁有共14個國家級特色小鎮。2017年2月24日,陜西省發改委出臺《加快發展特色小鎮的實施意見》中提到陜西將以大西安周邊區域、秦嶺沿線為重點,在陜西省首批重點培育和規劃建設10個左右特色小鎮,此后分批篩選創建對象,逐步擴大特色小鎮數量,力爭通過3-5年的培育創建,規劃建設100個產業獨特、文化深厚、機制靈活、生態優美、功能疊加的特色小鎮。近年來陜西省特色小鎮發展的很快,最有代表性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關中民俗風情村
關中民俗風情村是指以陜西關中地區民俗為載體的一種特色小鎮模式。袁家村是陜西關中民俗風情村的典型代表,坐落于禮泉縣煙霞鎮,它毗鄰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園唐王陵即唐昭陵,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在短短10年間不僅實現本村62戶286人脫貧致富,還解決3000以上農民就業問題,間接帶動周邊就業人員近萬人,年吸引游客500多萬,年營業額達到10億元,袁家村已成為“關中印象體驗地”和鄉村生活的傳奇樣板。
(二)產業特色小鎮
特色產業小鎮是以某一特色產業為發展著力點,并基于該產業衍生出旅游產品的一種特色小鎮模式。涇河新城茯茶鎮是這種特色小鎮的典型代表。自古以來涇陽以盛產茯茶出名,現在這涇陽茯茶被西咸新區涇河新城重新發掘,在茯茶的發源地,打造起一座茯茶鎮,文化、旅游、茯茶等產業相互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三)紅色革命小鎮
紅色革命小鎮是依托紅色革命資源發展起來的一種特色小鎮模式。照金鎮是這種模式的典型代表。照金鎮位于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西北部,2016年10月14日被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以及住建部共同認定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被住建部確定為全國“美麗宜居小鎮”。不到5年時間,從革命老區到山區小鎮,再從紅色旅游名鎮到省級文化旅游名鎮、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照金鎮實現了從傳統到現代、農村到城鎮的“蛻變”。近年來,來自省內外的自發的、單位組織的參觀憑吊者絡繹不絕,與日俱增,為照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當地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二、陜西省特色小鎮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頂層設計不完善,政府支持與引導力度不夠
近年來陜西省特色小鎮旅游發展迅速。面對特色小鎮噴涌式發展,許多地方政府缺乏專門的組織機構推動特色小鎮的發展,特色小鎮建設缺乏規范性、指導性文件。有些專門負責特色小鎮建設的領導干部對特色小鎮概念理解不透徹,也沒有咨詢專門的決策機構,搞建設憑感覺和經驗,缺少創新性。這些就導致,開發建設中一哄而上、重復建設、低層次開發、破壞環境等現象,造成資源、人力、物力、財力的巨大浪費,影響了特色小鎮的健康發展。
(二)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專業管理人才缺乏
隨著鄉村旅游的興起和發展,特色小鎮基礎設施逐漸完善,但在旅游旺季一些特色小鎮還是滿足不了游客的需求。比如交通道路、廁所、停車位、ATM取款機、互聯網設備等公共設施不足,布局安排不合理;住宿、餐飲等食宿條件衛生狀況不合格,使游客難以二次重游。另外,特色小鎮的建設,從景點的規劃、布局、旅游產品的開發以及整個產業的運營都需要專業的人才。但由于交通、社交資源、薪水等的限制,農村很難留住專業人才,導致專業管理人員缺乏。
(三)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缺乏市場競爭力
當前特色小鎮旅游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未能充分利用當地特色資源,形成自己的特色旅游產品。許多特色小鎮建筑雷同,項目同質化現象嚴重,缺乏自己的特色。開發出來的產品雷同,到處都是涼皮、饸饹、粉湯羊血、肉夾饃、臊子面、廖化糖、豆腐、辣椒等,味道差異還很大。許多特色小鎮都搞民俗體驗,文化長廊等項目。飲食同質化與建筑外觀雷同不能滿足游客的獵奇感和新鮮感,這也成為特色小鎮發展的最大硬傷。還有就是現在特色小鎮的一些旅游產品,只是簡單的粗加工,產品的質量可能不過關,加上外包裝的設計缺乏創新,特色不明顯,難以旅客留下很深的印象。這些問題的出現使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
(四)特色小鎮現代化與傳統歷史文化結合不緊密
現在許多地方的特色小鎮,對自己當地的歷史文化價值的深度挖掘不夠,對整個小鎮的發展定位不準確。很多特色小鎮僅僅把發展定位在餐飲和住宿的低層次上,過度的房地產化,造成土地資源浪費、生態環境破壞等一系列問題,反而失去了自己本身的特色。
三、特色小鎮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科學規劃,確保可持續發展
特色小鎮的建設相關政府部門必須做好頂層設計,科學規劃引領。引入高水平規劃決策咨詢機構,做好規劃工作。嚴格劃定特色小鎮邊界,合理規劃產業、生活、生態等空間布局,突出特色打造,張揚文化傳統,形成“一鎮一風格”。按照“緊湊城鎮”發展理念,控制土地開發增量,充分利用現有區塊的環境優勢和存量資源,通過填充式開發、再開發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聘請專業機構對特色小鎮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以引領城鎮可持續發展。
(二)完善基礎設施,吸引人才加入
積極支持特色小鎮完善水、電、路、氣、信息等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加快完善內部路網,打通外部交通連廊,加速光纖入戶進程,提高特色小鎮的通達性和便利性。加快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和供水設施建設,推進特色小鎮供水管網、污水管網和垃圾收運系統全覆蓋。加快商業服務、旅游設施和文化、體育、衛生、養老等設施建設,大力推進公共服務設施開放共享,完善公共服務供給;制定相關政策,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比如提供給人才一定的住房、落戶以及子女上學等福利、還有對本鎮現有的青壯勞動力,組織起來,邀請專業的服務培訓機構對其培訓,加強自己內生動力的培養。
(三)挖掘小鎮特色產業,準確定位發展方向
建設特色小鎮不能盲目跟風,而應對產業方向進行慎重選擇,找準特色小鎮發展的根本動力。比如,農業資源豐富的小鎮可以發展農業特色小鎮,旅游資源豐富的小鎮可以發展旅游特色小鎮,形成“一鎮一風格”。特色小鎮的特色就在于其自有的“特色”,所以特色小鎮建設一定要把自己的特色放在發展的首位。
(四)保護文物與旅游開發并重
特色小鎮的規劃應該“以人為本”,在開發的時候應該注重當地的文物保護,遵守文物保護的相關規定,所有建設用地避開文物保護范圍。在歷史文化積淀深厚的小鎮,應該呼吁人文關懷,尊重小鎮的歷史文化,延續小鎮的文脈,挖掘內涵,做強文化旅游,保護生態環境,建設文化內涵強、現代氣息濃的特色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