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國多地把民宿產業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切入點,把民宿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突破點,不斷探索創新發展模式。全國已有200多個關于民宿的規范和標準等文件出臺。其中已有23個省、市、自治區出臺民宿扶持政策。
2019年在線短租行業將會持續高速發展,同時也是行業競爭走向定局的階段,開啟全新的政府主導市場的主體時代。
鄉村民宿將是各平臺布局的戰略重點
目前較受歡迎的民宿城市是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重慶等一二線城市;但是三四線城市發展速度不容小覷,以在線短租平臺訂單數據為例,2018年增速最快的城市是吉林通化、湖北襄陽、廣東汕尾、四川德陽、青海玉林和海西這些三四線城市,預訂量增速均在40倍以上。
城市民宿向三四線城市下沉是必然趨勢,目前多數三四線城市收入處于較高水平,居民具備較強的消費潛力,隨著消費者的住宿需求多元化,機會也在于此。此外,鄉村民宿將是我國共享住宿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鄉村民宿將是各平臺布局的戰略重點。
民宿標準化建設再啟航
2018年是民宿標準化規范化發展的過渡年。民宿行業得到了來自國務院辦公廳的發文鼓勵、各地方政府的支持,并迎來首個行業自律性標準文件《共享住宿服務規范》。2019年,民宿標準體系化建設將全面展開,民宿標準化規劃的編制,國家標準、社團標準、地方標準等各種、各類標準的制訂與宣貫,將成為旅游標準化的熱門領域。
城市民宿合法化值得期待
2018年突飛猛進的城市因為社區關系的惡化、治安案件的多發而遇到發展天花板。相關法規及監管政策的出臺,清晰界定權責,明確市場準入機制,是解決民宿合法性和安全性問題的關鍵,隨著西安等地第一批民宿工商執照的頒發,在各地相關機構的監管下,城市民宿的經營規范化、合法化值得期待。
政府主導的區域民宿公共品牌涌現
政府主導的區域民宿產業發展,具有鮮明的市場經濟特征。以浙江麗水“麗水山居”、北京延慶“世園人家”為代表的通過區域民宿公共品牌建設促進民宿產業發展的創新舉措,因其強烈的知識產權保護思維和政府公關服務特征,必將引領2019年更多政府主導的區域民宿公共品牌涌現。
民宿將向品牌化、連鎖化、國際化、集聚化方向有序發展
經過五年的探索相當一批民宿的品牌已經成長成熟起來,具備了外延式擴張發展的實力和愿景。在互聯網金融和其他社會資本的助力下,一變變多變,一地變多地,一個品牌衍生出多個品牌,一個創始人孵化出多個運營管理團隊。
民宿拉動農家樂轉型升級的同時,也將有越來越多的成功民宿不再滿足于小體量、小規模和小收益,在資本的助力下將走向精品化。
智慧民宿不再停留在概念
新技術賦能住宿業升級。阿里的未來酒店開始應用人臉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攜程推出的EASY住自助機項目,鷗魚的長短租融合SaaS系統。民宿與大數據、云計算等結合,將為行業的科技進步和體驗升級展現全新的空間。
更多臺灣民宿業者到大陸發展
長期以來兩岸民宿的交流合作停留在經驗交流的務虛層面,隨著島內經營環境的持續低迷,到大陸發展成為廣大島內民宿業者的共識和追求。寶島臺灣的民宿品牌、民宿服務以及民宿的經營管理團隊與大陸民宿資源和產品對接合作,既可以實現寶島的民宿產業通過轉移而獲得新生,又可以有效提高大陸的民宿服務水準,從此開啟兩岸民宿合作的2.0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