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古鎮地處無錫市西、錫山與惠山的東北坡麓,距市中心僅2.5公里,京杭大運河緊靠其北流經。無錫史前文化距今已4000余年,有錫山先民施墩遺址。
它以地理位置獨特、自然環境優美、古祠堂群密集分布為特色,是無錫老街坊風貌保存完好的唯一街區。2006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公布惠山古鎮祠堂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惠山古鎮已被納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錄名單。
古鎮的文化底蘊豐厚,大運河支流惠山浜直達古鎮腹地。兩岸歷史文物林立,人文薈萃,又是無錫地名的發源地“無錫錫山山無錫”。
惠山古鎮各行業會所占一定數量,其中山貨公所、耍貨公所、石作公所、鹽業公所、建筑業行會,婺源會館等。成為古鎮亮點。惠山古鎮具有水陸二條交通線,水路由京杭大運支流三里至古鎮腹地,陸路離城五里,交通十分便利。
惠山古鎮歷史悠久,古跡眾多,文化底蘊豐厚,號稱無錫歷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館。上自新石器時代,下至近現代,文化遺存及歷史性建筑比比皆是,并有國家、省級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5處。
惠山古鎮已發現ll8處歷代祠堂建筑和重要遺跡,匯集了自唐代至民國時期的80個姓氏,180個歷史名人。其數量之多、密度之高、類別之全、風貌之古樸,為國內所罕見.引起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和參與興趣感,今后是探勝訪跡、尋根文化體驗互動、憑吊先賢道德哲理、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豐富內涵之源。
2006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公布惠山古鎮祠堂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惠山祠堂中的華孝子祠、至德祠、尤文簡公祠、錢武肅王祠、淮湘昭忠祠、留耕草堂、顧洞陽祠、王武愍公祠、陸宣公祠、楊藕芳祠等10座祠堂為全國文物保護重點祠堂建筑。塵封隱跡半個多世紀的“拜石山房記”、“東壁碑”、“西壁碑”、“浴日泉”一大批等珍貴石刻文物、古跡也在修復中得到保護和恢復。
除重點祠堂外,惠山古鎮還對57座祠堂進行了修復和恢復。恢復牌坊16座,牌樓一座。增建繡嶂閣一座。康熙“山色溪光”景觀墻一座。
如今,傳統的祠堂文化及其建筑,已鳳毛麟角,岌岌可危。當這種古老文化體系逐漸被現代文明所遺忘,一些優秀傳統將喪失殆盡。
惠山古鎮景區完整保存著自唐代華孝子祠至秦周氏貞節祠長達1200余年的惠山祠堂群,折射了吳地不同時代文化信息,成為江南最著名的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祠堂文化所表達的內涵,其實也就是先民的傳統生活中的一種記錄形式,它以尊賢為主體,其中譜牒文化里的一些優秀的家訓、家乘、家規、家禮等文獻中,有關立志、勉學、修身的訓誡和愛家、愛族、愛國的思想,在普及傳統文化,規范人們生活和行為方式,提高人們文化教養,以至協調社會穩定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