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德寺,中國皇家禪林,位于四川省遂寧市船山區城西三里許的臥龍山。始建于唐朝開元年前(公元713年前),原名石佛寺;大歷二年(767)更名為保唐寺;大歷十三年(778),敕名“禪林寺”;德宗建中初年(780),敕名善濟寺;昭宗天復三年(903),敕名“再興禪林寺”。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敕名“廣利禪寺”。明武宗正德年間敕賜“廣德寺”。
一千三百余年來,廣德寺歷盡滄桑,幾度被毀,又數次重建。有“西來第一禪林”之譽,為四川著名的觀音道場。
自唐代宗永泰元年(765)高僧克幽禪師來遂主持開山闡教后,高僧倍出,香火興盛,遐邇聞名。
特別是因受唐、宋、明朝十一次敕封,聲名大振,明代極盛,僧人千余,曾主領川、黔、滇三百余山,被尊為“西來第一禪林”,成為遠近向往的川中名勝及聞名西南的佛教圣地,每年二月香會九月觀音生日期間,香客、游人如云,年久不衰。
一千三百余年來,廣德寺歷盡滄桑,幾度被毀,又數次重建。自1985年報經省政府批準為開放寺廟以來,經過近20年的維修、改建、擴建,寺容更是煥然一新,道場分外興盛,國內外乃至東南亞各國的朝山進香者、覽勝旅游者絡繹不絕,年逾百萬人次。
廣德寺現有的五件鎮寺之寶,見證了千年的輝煌歷史,它們是:緬甸玉佛、明代圣旨坊、善濟塔、九龍碑以及兩顆皇帝御賜玉印。
圣旨坊
圣旨坊屹立在十分級臺階之上,這是歷代僧侶在寺內11次拜迎皇帝圣旨的地方。圣旨坊初建于宋朝,現存的建筑為明代成化年間改建的,橫匾有顏真卿親書的“敕賜禪林”四個金字,坊欄上面書寫“圣旨”二字,坊形如翼,是全國唯一的“圣旨碑坊”。
由于克幽禪師是皇室嫡親,歷朝歷代的欽差到該寺宣讀圣旨時,都親自進入寺廟內。而其它寺院如峨眉山等奉迎圣旨時,都要出廟門十里。廣德寺接旨卻在廟中,可見位尊之極。
善濟塔
開山祖師克幽的肉身塔善濟塔是一座方形塔,塔高22米,石結構,初建于唐德宗貞元三年(787年),系唐代高僧“克幽禪師”的靈塔,雖經千年塵風俗雨而巋然無損,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宋塔。
九龍碑
是我國發現的唯一一塊九龍碑,雙龍戲珠下面是唐、宋9個皇帝敕封廣德寺的記載。
緬甸玉佛
是該寺一代高僧清福大和尚于清代光緒三十二年,獨步萬里,西去緬甸、印度諸國取經求法時請回來的。
御賜鎮山法印
御賜鎮山法印在全國屈指可數,廣德寺卻獨得兩枚。一顆是宋真宗親敕廣德寺的觀音珠寶印,上有“御敕廣利禪寺觀音珠寶印”字樣。
名人詩句:
廣德寺
知安岳縣事 朱云俊
古柏勢參天,蒼鱗不記年。
千章藏紺宇,一徑入寒煙。
虛籟隨時發,繁花自在妍。
勝因資妙語,龍象此安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