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改革開放以來的農村改革歷程,從大包干到鄉鎮企業崛起,從土地流轉試水再到特色鄉村的遍地開花,正是發端于最基層農村農民的改革實踐,讓廣袤鄉村迸發出強大的內生活力。今天的鄉村大地上,無論是專業合作社,還是資金互助組,這些農民自己創造的新事物,朝著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匯聚成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目前,鄉村治理中存在一些薄弱環節,鄉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比如,如何防止村級組織行政化,提高村規民約認同度,讓鄉村人氣更旺,都需要拿出有效的應對之策。實現鄉村善治,需要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堡壘作用,深化村民自治實踐。以村規民約、新鄉賢、家規家訓等方式,激活鄉村的自我凈化和糾錯能力,推動大家心往一處想、智往一處謀、勁往一處使。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以前,一些貧困地區存在人才“引不進、留不住”的問題。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就要強化人才支撐。事靠人做,業由人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讓愿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愿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
一是挖掘人才。在人民群眾中、在農村干部中發現、挖掘。通過挖掘有志向、有抱負、有情懷的群眾和農村干部,重用他們、提拔他們,給他們創造發揮才能的機會和空間,讓他們實現理想和抱負。
二是培育人才。鄉村振興持續有效發展,還需要在本地加大教育成本的投入,注重培養本地自己的高精人才。這部分人才因家庭、個人認同感等原因,對鄉村的歸屬感更強,對鄉村的了解更深,在他們學成歸來后,能夠對鄉村振興提出更切合實際的發展規劃,能夠使當地百姓更踴躍的加入到鄉村振興中來,能夠使鄉村振興真正在本地落地落實。
三是引進人才。鄉村振興既離不開土生土長的鄉土人才,也離不開來自四面八方的人才。鼓勵人才到農村來,讓有素質有文化的人才服務于鄉村振興,這是解決農村人才軟肋的重大舉措,也是加快鄉村振興事業的有效措施。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關鍵在人,在于有一支能扎根于農村,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強有力的人才隊伍。
如今,隨著人才、資本的持續進入,鄉村造血功能正在不斷強化,成功的例子不斷涌現:有的村通過轉型發展,吸引資金和專家發展鄉村民宿,變成了旅游大村;有的村引進科技人才,改變種養結構,富民富村;有的村利用傳統優勢產業,引進資本打造高端品牌……內生動力與外來助力相得益彰,激活了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鄉村振興,蘊藏在每個鄉村和每位鄉親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中。提高每個人的參與激情,凝聚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共識,才能讓“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背蔀槊總€鄉村的生動圖景,為希望的田野繪就收獲的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