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田客家古村落位于福建省閩西山區連城縣宣和鄉境內,至今仍保存著(全國)較為完整的明清時期古民居建筑群。
其精致的建筑;精湛的工藝;濃郁的客家人文氣息……堪與永定土樓、梅州圍龍屋相媲美,是客家建筑文化的經典之作,人稱“福建民居第一村”、“中國南方莊園”,有“民間故宮”之美譽。
培田村擁有800年歷史的村落,是國內存較為完整的明清時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堪與永定土樓、梅州圍龍屋相媲美的客家建筑文化經典之作。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古建筑群是國務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恩榮牌坊位于培田村南村口,坐北朝南,建于清光緒年間,是光緒皇帝為表彰御前侍衛、武將軍吳拔禎而建的一座忠正牌坊。三間四柱五樓式,通面闊五米,通高五米,全部采用青石構件,正樓上為葫蘆寶頂。
牌坊中柱前有報鼓獅,邊柱前有鳳尾石。正額即龍鳳板上陰刻醒目的“恩榮”二字,副額陰刻誥封吳拔禎三代人功名與職位的文字。
龍門枋淺刻雙鳳朝陽圖案,小額枋刻獅子舞繡球浮雕,中柱上正面、背面各有一副題聯。至今仍保存完好的三十余棟高堂華屋、二十一座宗祠、六處書院、四座廟觀、三種版本族譜、兩道跨街牌坊、一條千米古街,不僅令世人驚嘆往昔的輝煌,更令這座沉寂了八百年的古村落,再度浮出歷史。
培田古民居建造技藝精湛。以官廳、繼進堂為代表的“九廳十八井”建筑,設計構思秉承“先后有序、主次有別”的傳統觀念??v主橫次,廳、廂配套,主體、附房分離。通風、采光、排水、衛生,連同子孫的發展都納入規劃之中。挑梁式梁桎結構以其“墻倒屋不塌”的特點,被中外專家稱為世界一流的抗震建筑。
宅內的建筑裝飾集中了各種工藝手法,梁托窗雕鎏金,屏曲、梁扇鏤空浮雕,有的圖形紋樣多達9個層次,巧奪天工。培田21座百年古祠的門廬構造也是技藝超群,素有“三分廳堂七分門廬”之說。其結構斗拱壘撐,立石柱雕梁,架飛檐翹角;安紅門,畫彩棟,懸金字牌匾,鏤雕窗牖墻屏,刻石柱楹聯,繪木壁漆畫,富麗堂皇,令人目不睱接。
培田村的游人不多,民風很淳樸。這些古老的建筑里都有居民居住,他們在這里燒水做飯、閑聊休息,對遠方的客人態度友好。培田人是喜歡種植花草的,除了在宅院的主要通道鋪砌石板道外,別處一律留泥土種植花草。在民宅的屋脊上,??梢钥吹揭恍┭b飾,以動物中的龍、魚,植物中的卷草為主。這些吻飾,在麗江的納西族民居中也經??梢钥吹剑煨褪遣煌?。
培田的每座大宅院相臨之處,都有留出一兩米見寬的通道,這便是幽深的巷道。兩旁厚實的高墻,如一線天的峽谷,望不到盡頭。而那些青苔,那些橫紋,那些斑點,記載著歲月的滄桑。地面,由密密匝匝的鵝卵石鋪就,如一部厚重的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