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現代社會,生活殷實了,便有了大眾旅游,這種旅游即是在旅行中游玩。初始階段的旅游當然是觀光,從非景區化旅行,到景區化旅游,經歷了一個人造景區的階段,這是市場導向,也是經營者的利益驅使。這個階段,許多單純為了賣門票而生存的景區涌現出來,其典型表現就是一味地去人造景觀,而不肯拐個彎兒,尋個差異化和互補性,搞點業態型產品。須知,景觀吸引力和業態吸引力同是一種旅游產品。
乃至出現休閑和度假旅游,業態變成了重要產品,且從業態延伸到了夜態。這就需要閑下來和慢下來,從旅游向旅居過度。
就在前不久,人們還沉浸在休閑旅游和度假旅游的情境下,忽然就冒出了一個康養旅游,而且還很有市場。這恰恰是真正與旅居配套的產品。隨著康養旅游的出現,人們又需要住下來和靜下來,這不僅有物質層面的,還有精神層面的。
康養旅游乃社會發展使然。著名文旅專家王鈞凱認為:如果說休閑度假是一種生活質量的訴求,那么康養無疑是生命質量的提高訴求。
由此看來,康養對于旅游已經上升到一個很高的層次,如果說旅行是為了觀光,無所謂景區與否;那么旅游就對應著休閑,旅居對應著度假,而康養應該是度假旅游的一個重要產品,而且很可能會成為一個核心產品,因為康養是物質生活已經滿足條件下,而衍生出來的精神層面的深度體驗,乃至享受,與休閑比,已經不是生活質量提高問題,而是生命質量提升問題。
康養旅游,顧名思義為健康養生類旅游,國際上,一般被稱為醫療健康旅游。近兩年,康養旅游作為新興旅游產品,越來越受青睞。目前,世界上有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健康旅游,2013年全球健康旅游產業規模約為4386億美元,約占全球14%的旅游產業總體規模經濟。2017年產生6785億美元的收入,占世界旅游收入的16%。
《大健康十大投資熱點市場規模預測》顯示,到2016年,我國大健康產業的規模將近3萬億元,居全球第一位。預計到2020年,大健康產業總規模將超過8萬億元。
鄉村旅游養生的建設要點
養生項目的建設講究品質和品位,沒有品質非凡的旅游環境、沒有奇趣自然的體驗項目,很難達到“休閑養生”的目的。想要做出品質和品位來,就要在開發過程中注重多種要素的相互融合:
1、將鄉村與田園融合
山居位于旅游區
農業養生,以鄉村為載體,分為田園、村莊和自然三大板塊。在鄉村這一載體中,應以田園為主,以村莊為次,以自然為補充,做到田園的村莊化和村莊的田園化,將村莊和田園融合成一個整體,特別是將住宅建到田園中不宜耕作的地方,將田園變成住宅的庭院。比如在山嶺梯田種植作物,山頂建房造屋,建設村莊。
2、將自然與藝術貫通
山居空氣清新、景色優美
自然與藝術的融合,就是盡可能保持原貌,盡可能減少人為的改造,體現鄉村的自然性。同時,使田園、村莊和自然環境的設計更符合美學規律,符合養生者的審美需求,使其更具有藝術氣息,更有品質。
3、將養生與生產結合
通過農作、農事和農活等方式,在實現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這一目標中,實現養生的目的。因此,在養生的過程中,將生產同時進行下去。將生產與養生融合,才是真正的農業養生,達到養生與農業齊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