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現代農業高度發達,廣安該如何借鑒新西蘭農業發展的典型經驗,實現鄉村振興?筆者通過在新西蘭的培訓學習,結合廣安實際,從理念引導、依法治理、科學規劃、科技創新、市場運作、共治共享等6個方面,對如何建設美麗廣安、宜居鄉村提出以下措施建議。
以先進理念為引導,轉變發展方式
新西蘭全國83%的河流適宜游泳,80%的電力供應來自可再生能源,PM2.5濃度近乎為0,正在制定零碳法案,計劃到2050年碳排放降到零。在新西蘭,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態環境保護成為關注焦點、公共議題和全民行動,到處呈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景象。
與新西蘭相比,我們黨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引領我國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前進。在這方面,廣安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決策部署,從樹牢新發展理念入手,以理念的轉變推動發展方式的轉變。目前,廣安按照四川省委戰略定位,切實把新發展理念貫穿高質量發展始終,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三年整治行動,扎實抓好農村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打好鄉村振興第一場硬仗。
以依法治理為抓手,建設美麗家園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新西蘭徹底改變了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的錯誤做法,對資源利用實行有效管制,逐步建立起一整套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的治理體系。1991年新西蘭國會通過《資源管理法》,成為新西蘭資源環境管理的根本大法。在國家層面建立了環境部和保護部,國會設立環境委員會,國家設立環境法庭,負責處理涉及環境保護的行政訴訟。新西蘭的實踐證明,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法治,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建設,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將生態建設納入法治化軌
道。對于廣安來說,要用好、用夠地方立法權,進一步加強水、土、氣等生態環保地方立法,用法治來調整利益格局、規范行為秩序。同時,強化法規宣傳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牢固樹立法治意識,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以科學規劃為引領,提升發展水平
新西蘭高度重視規劃的前瞻性、科學性、可持續性,所有城市和鄉村土地均實現了地理信息系統數字化管理,每10年編制一次區域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區劃,每5年進行一次評估,信息全部公開。新西蘭不僅重視規劃,更重要的是嚴格執行規劃,規劃一旦制定完成,就會成為指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綱領。
客觀審視,我們有的規劃不夠專業、不接地氣,規劃之間缺乏統籌,規劃實施粗放隨意,嚴重影響規劃的編制效率和執行效用。因此,在建設美麗廣安、宜居鄉村的過程中,我們應始終把規劃引領擺在首位,按照實用管用的要求,聘請專家顧問,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規劃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嚴謹性。要加快建立規劃協調機制,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土地利用、城鄉建設、生態環保等領域規劃“多規合一”。要嚴格執行規劃,切實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延續性和權威性。
以科技創新為支撐,發展現代農業
新西蘭發展現代農業高度依賴科技支撐,投入大量資金研發運用新技術,強調對資源的“最佳”利用,而非“最大化”利用。發展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不竭澤而漁、不一味索取,講科學、重科技,保護自然和地力。通過促進農業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升,走出了一條資本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新西蘭發展現代農業的經驗對廣安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廣安提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工程,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基地,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動“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積極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注重解決小農戶生產經營面臨的困難,著力把他們引入現代農業發展大格局。這一系列部署既符合中央要求、切合廣安實際,又順應國際現代農業發展新趨勢。我們要持之以恒抓落實,不斷提高廣安農業科技含量、生產效率、綜合效益和區域競爭力,加快廣安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跨越。
以市場運作為手段,激發活力動力
新西蘭特別善于運用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解決資源與環境問題。比如新西蘭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納入國家層面預算,其中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作為公共產品向公眾免費提供,但是對于景區旅游項目的經營則完全交給市場。在海洋漁業管理方面,新西蘭實行捕撈配額管理,通過運用市場機制和價格杠桿,控制和限定捕撈魚類和總量,在對海洋漁業資源有效保護的基礎上,提高了漁業綜合經濟效益。
新西蘭的經驗不能照搬照抄,但注重市場運作的做法可以借鑒。就目前而言,無論是實施項目還是發展產業,廣安市都普遍存在政府主導、財政投入、大包大攬的情況,在如何運用市場的法則推動工作、調動民間的積極性促進發展等方面著力不夠。因此,我們應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在推進鄉村振興工程實施中,要善于運用市場手段,鼓勵和支持民營資本進入農業農村現代化領域的同時,更加注重建立和完善助農增收利益聯結機制,組織農民參與現代農業發展全過程,引導農民適應大市場、進入大市場,促進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最優化。
以共治共享為目標,發動全民參與
新西蘭政府將“自上而下”的管理與社區公眾“自下而上”的行動相結合,基層社區公眾及非政府組織在生態環境保護、污染治理方面的訴求和自發行動對政府形成“倒逼效應”。例如,瑞格蘭小鎮“極端零廢物”非政府組織倡導餐廚垃圾有機堆肥和其他垃圾分類回收、減量利用,獲得許多企業響應和捐款,倒逼政府安排專門預算予以補貼。
從廣安的具體實踐看,我們在具體工作中發動群眾和社會組織的參與方式還不夠靈活、辦法還不夠多,全民全社會的生態環保意識和參與度還不夠。因此,我們要下大功夫走好群眾路線,進一步提高全民全社會生態環保意識和自發參與意識。要改善社會治理方式,采取多種方式,積極引導全民參與社會管理、公共事務和生態建設,共同建設、共同管理、共同分享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