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陳,位于浙江省江山市北部,整個村子坐落于群山的懷抱,一條溪水似玉帶穿村而過,白墻黛瓦,綠樹成蔭,擁有“江南第一古村落”的美譽。
大陳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據考證,明朝永樂年初,徽州婺源的常山人汪普賢“愛其山環如城,水瀠如帶,林木蔥郁,土厚泉甘,遂挈家而居”并賦名環山,意為汪氏源出徽州,受黃山鐘靈毓秀,一取黃山諧音,二為四周確為山巒環繞。
大陳古村經后人苦心經營,人丁逐漸興旺,并創建了一個以徽派建筑為主的古村落。村中居民80%姓汪,古村落的建筑以清代為主,現保存有古民宅、古祠堂、古戲臺等古跡110多處,這些建筑大都以徽派風格為主,以實用為主,用材相對簡單,體現汪氏族人節儉持家的家風。但村中幾戶望族的居所,建筑的精致還是彰顯了其家族的身份和地位。
到了清代,大陳已是“煙居數百家,云連鱗次皆其一姓”的汪氏聚居村落。獨特的風光被近代著名文豪余紹宋譽之為“十里環山皆松樹,天下應無第二園”。整個村莊、村巷和房屋,均依山建造與分布,鱗次櫛比,馬頭墻、走馬樓、花窗雕板,徽派特色顯著。村中最典型的古建筑當屬汪氏宗祠。
位于大陳村口的汪氏宗祠,始建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重建于同治二年(1863),共有三進二天井五開間,2005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整幢建筑坐西朝東,石柱石階細潔光滑,石雕木雕工藝精湛,牛腿雀替鎦金錯彩,檐牙高啄,脊瓦如鱗,猶如瓊樓玉宇降落山村野處,令人嘆為觀止。
宗祠的門樓豪華氣派,門頂三重出挑飛檐,各層以花拱承重,門前設石臺階三級,門兩邊為青石柱,柱礎碩大規則。門樓有麒麟牛腿、人物故事牛腿、獅子戲球牛腿等,雕刻精細,栩栩如生。
站在高臺往下望,清逸的古宅廳堂,錯彩鏤金的雕板木刻,朱閣轉,綺戶低,黛瓦飛甍,斜陽落于高高的屋脊。先人的畫像被汪氏后人們虔誠地供奉,莊嚴的祠堂透露出厚重的文化氣韻。
大陳文化底蘊豐厚,歷來重教崇文,詩禮傳家。大陳先人們熱衷于創辦義塾、私塾,并聘請有名的老師教授來任教,著名數學家胡定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良好的崇文學風讓大陳人才輩出,因此流傳著許多“十戶之村,不廢誦讀”、“一門九進士,同胞兩翰林”的佳話。上世紀40年代建造的萃文中學乃鄉賢汪漢滔集族產創辦,教師陣容強大,均為江山教育界之知名人士。
近年,又以弘揚傳統文化與中國村歌發源地聞名遐邇。2014年度CCTV十大最美鄉村評選,榮獲“中國十大最美鄉村”榮譽稱號,2017年11月,大陳村又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
每一幢古宅都有一部歷史,每一戶人家都不盡相同,不僅連接著此岸彼岸,也連接著過去與未來。如水墨畫般的民居錯落有致,黑白色調斑駁陸離,靜謐的仿佛無人居住,印證著歲月的百轉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