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古村落,位于江西宜豐縣天寶鄉、宜豐縣境北23公里處,古村內歷史遺存為明清贛派建筑,素有江西第一古村的美譽。
天寶古村有1800多年歷史,是古宜豐縣治所在地,文化底蘊深厚,曾以“東西南北門,前后兩條街,四十八條巷,四十八口井,四周竹城墻,四季馬蹄香”略大“會市”飲譽江南,有“小南京”之稱。
天寶古村地理位置優越,自然的船形地貌,獨特的自然環境,東南有2500余米的東水西流彎山繞城的護城河,西有藤江河,北面有1490余米氣勢恢宏的古城城墻遺址。古城有三街六市,六座城門,十三第宅,48條巷,48口井,四周設內外八景。
天寶古村現有民居民230余幢,明清古建筑170幢,重點保護的古建筑有22棟,古石板路總長7375米,古巷43條,古門樓23個,古井36眼,古橋9座,古牌匾25塊等。明清建筑分宗祠、亭閣、畫錦堂、觀音堂、官廳、民居、石碑坊、寶塔、庵觀寺廟等十大類。
建筑風格外觀為風火山墻翻天井式,內為木結構,分穿斗式、抬梁式,也有穿斗與抬梁相結合風格式建筑。屋頂有硬山頂和歇山頂。建筑風格獨特、典致高雅,有木雕、石刻石雕、磚雕,各式花閣門、花窗、門樓、石墩、石礎雕刻藝術高超。古村房屋坐北向南,分排林立,規劃完整合理。
據文字記載,一個并不算很大的天寶古村,古時共出過10名進士、76名舉人和解元、11名武舉人、139名諸貢、178名恩賜頂戴。謀略大師、同時也是著名的學者、文人的劉伯溫,先祖就來自宜豐天寶。
劉是元朝進士,還在鄰宜豐不遠的江西高安做過縣丞。名人是一筆豐厚的旅游資源,難怪為名人祖籍的爭論,各地迭有高潮。事實上,不少古代名人的先祖輾轉多處,其祖籍不止一二,也就不足為怪。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為陶淵明是九江還是宜豐人氏,就有過很多考據與駁難。
走進古村,墨莊書香四溢,古樟、古宅比比皆是,一條條蜿蜒曲折的古巷牽引你想象昔日古鎮的繁華。作為天寶古村文化遺產主體的傳統民居,是贛西北古鎮村落文化的一個奇異的瑰寶。每一幢古宅,雕棟刻石,花門花窗,雕花石柱石墩,俯拾即是。它凝聚著古人的建筑智慧,其建筑技藝之高超,規劃布局之巧妙,現代的能工巧匠也不得不對之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