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7年在 “中國旅游日” 活動暨中國旅游產業投融資促進大會上,國家旅游局副局長李世宏發布了《2016中國旅游投資報告》。報告對2016年旅游投資主要特點做了詳細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全國旅游投資延續了民營資本為主、政府和國有企業投資為輔的多元投資格局,新型業態受到投資主體的青睞。

主體:企業加速整合擴張民間投資主體地位穩固
報告指出,2016年,旅游企業間資源、業務整合型投資增加。國企改革加速推進,以增強國有資本戰略性影響力為目的的整合性投資不斷增加。國旅集團整體并入港中旅集團,兩者合并打造最大旅游央企。錦江集團收購維也納酒店及百歲村餐飲,加強對中檔酒店的滲透。華僑城戰略重組云南世博集團,加快開發地方旅游市場。
另外,以完善產業鏈為目的的并購重組不斷加劇,其中,圍繞渠道端和資源端的整合性投資最為突出。首都航空戰略投資途牛,加強渠道端建設。攜程投資東方航空、久棲,加快對資源端的控制。同程和萬達旅業合并,整合萬達旗下12家旅行社,完善線下環節,謀求線上線下協同效應提升。
在此背景下,全國旅游投資延續了民營資本為主、政府投資和國有企業投資為輔的多元主體投資格局。據統計,民營企業投資旅游業7628億元,占全部旅游投資的58.7%,主體地位穩固。政府投資和國有企業投資分別占總投資的19.1%和15%;股份制企業投資快速增長,占比1.5%,同比增長62%;外商投資和其他企業投資分別占比1.5%和4.2%。

圖1 2016年旅游投資主體結構
業態:新型業態受青睞投資增速加快
報告顯示,2016年旅游景區項目、旅游基礎設施、旅游購物項目、旅游飯店投資等傳統旅游業態的投資依然占據主要地位,但越來越多的資金開始集中流向文化旅游、生態旅游、鄉村旅游以及溫泉滑雪、低空飛行、工業旅游等新型業態。
從數據來看,文化旅游投資6593億元,占全部比重為26.9%,生態旅游產品投資5717億元,占23.3%,鄉村旅游投資3856億元,占15.7%,同比增長47.6%。低空旅游和工業旅游,較2015年同期分別增長84.2%和69.8%。滑雪、特色餐飲等項目同比分別增長111%和128.8%,投資增速最高。

圖2 2016年全國旅游投資資金流向
另外,隨著旅游產業投資基金的快速增長,旅游業的投融資難的問題得到緩解,對創新型旅游產業的投資力度在不斷加大。據統計,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有126支旅游產業投資基金,基金規模超過6000億元。其中,65%的基金投向文化旅游、生態旅游、體育旅游、休閑度假、養老旅游及旅游小鎮等領域。

圖3 2015年和2016年旅游投資業態情況對比
地域:東部地區是投資熱點西部地區投資比重加大
從旅游業投資地域來看,東部地區依然是投資熱點。民營資本53%的資金投向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主要投資大型綜合類文化旅游項目;外商投資有76%的資金投入東部省份。
2016年,東部地區實際完成投資6627億元,占全國的比重為51%,同比增長28.7%。旅游業已成為東部地區轉方式、調結構的戰略性先導產業。
受全域旅游發展推動,西部地區投資洼地效應逐步顯現,旅游投資快速增長。據統計,西部地區實際完成投資3737億元,占全國比重為28.8%,同比增長37.7%。其中,政府和國有企業對西部地區旅游投入的比重相對較高,投資相對集中于旅游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以及旅游村鎮類項目。
隨著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改善,西部地區正日益成為投資者關注的新區域,后發優勢明顯。

圖4 2016年旅游投資區域結構分布

圖5 2015年和2016年旅游投資區域結構對比
模式:投融資模式不斷創新PPP模式加快發展
除傳統旅游投資模式外,創新型旅游投資方式不斷涌現。特別是2016年國家加大支持PPP模式投資力度,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建設逐步擴大PPP模式的應用。截至2016年11月,旅游行業項目PPP投資數量592個,占PPP投資項目總數的5.7%,總投資額6115億元。PPP成為推動地方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新業態項目建設的新型旅游投資模式。(文章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