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堰村位于浙江省蘭溪市黃店鎮政府駐地以北,始建于宋代,古時為嚴婺古驛道,由于過往行人密集,商貿活動頻繁,在明中期就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村落格局,大量的廳堂、民宅、客棧、店鋪、茶館、過街樓等隨之興建。迄今已有850余年,因陳氏家族的聚居而發展形成。
據志載:宋高宗南渡,有一姓陳名大經的睦州郡守杖策選勝,留次子陳滴遷居此處,乃營建村落,所以芝堰建村有850多年歷史了。在此村共居的1700多人口中,其中1650余人姓陳的都是大經公的子孫。因村中有芝溪、水堰,故舊名芝溪村。
村落坐北朝南,依山傍水,地勢平整。村落東首,桃峰聳峙,芝山起伏,如一條青龍騰躍而來;村落西南,青峰壁立,山巒逶迤,有形神兼備的獅、虎兩山雄踞村西;北面的陳陀山,背倚千峰萬巒,像一把“金交椅”,把整座村落環抱其中,加上南面村口象征“朱雀”的半月塘,使整座村落形成了一個以“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為格局的典型的風水生態環境。
村中文物建筑集中,以“九堂一街”為主,包括73幢明清建筑,徽派風格,馬頭墻錯落有致。九堂即衍德堂、孝思堂、承顯堂、濟美堂、光裕堂、成志堂、世德堂、世澤堂、善述堂;一街即嚴婺古驛道,原是金華到建德的驛道。其中衍德堂建于元末明初,是浙江省現存最早的民居建筑之一。
村落古建筑年代之早,數量之多,結構之精美,保存之完整,也屬罕見。全村不僅擁有古建筑近百座,或有家譜記載,或有匾額、題刻,相對建造年代可考,建筑時代演變清晰,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且元、明、清、民國等四個朝代的各種建筑集于一村,堪稱“典型的中國古民居博物館”,被古建筑研究專家譽為元、明、清、民國建筑研究的“活化石”和“四朝建筑瑰寶村”。2006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街成于明、清,貫穿南北,兩端都有古樟作為標志,全長300余米,寬2.8—3.2米,街道斷面一渠—路,兩側鋪卵石,中間鋪石板,寬0.55米,是明代中期義七元公(天順年間出生)捐資鋪設,渠寬0.56米,深0.30—1.4米。而街道兩側分布有廳堂九座,鄰街店鋪四家,過街樓五座,民居客棧數十幢,巷口通道十六處。建筑群布局開合有度,馬頭墻高低錯落,景觀優美,至今保存完整,構成了一個變化豐富而統一的整體。
古村中還有一大特色就是有環繞全村、繞經每條街道和家家戶戶門口的水道。走進村中和街巷,幾乎家家門口都有一塊已磨得發亮的青石埠,用來洗衣、洗菜,一跨出門檻就行,溪水常年流動,能見到水底的石子和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