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域旅游”“旅游扶貧”等于旅游相關的惠民政策的實施,古村落作為景區開發,成為了旅游景區規劃的另一熱點。古村落之所謂稱之為“古”,是因為它們的很多特性不符合時代要求,落后于社會發展,甚至可能被時代所淘汰。
所以,古村落的商業價值直接體現在旅游價值上,旅游開發被認為是當前保護古村落兼具經濟效應、社會效應與文化效應的有效方式。古村落旅游在旅游市場上占據重要位置,并以放松、悠閑、回味、休閑度假吸引了不少游客來觀光旅游。
那么,古村落旅游規劃設計需要遵循什么原則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古村落旅游規劃最關鍵是要形成獨特性,單一的觀光已經不能滿足游客需要,互聯網高速發展更絕了很多靠“上一當”旅游而生存的旅游景區,如果游客對你的景區缺乏興趣,去都不會去,根本不會給你上一當的機會。只有迎合市場的商業業態并具有獨特地域特征的民俗文化和體驗項目才能真正讓客戶群有眼前一亮的感覺,愿意一次兩次很多次以至于推薦給別人的沖動。
很多古村落鄉村旅游開發資金主要是政府財政撥款,用于完成道路硬化、苗木栽植、廣場修建和集中供水等設施,資金有了就要完善配套設施,并通過有效保護并合理開發古村落,挖掘鄉村特色文化資源,主動申報中國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村,大力吸引社會資金,或進一步申請專項資金等,打造良性循環投資格局,夯實古村落鄉村旅游開發基礎。
古村落旅游規劃中不可少的就是環境綠化,提高旅游服務。古村落原生環境、舒適的鄉村旅游設施等是發展旅游的必備條件,不可忽視。
古村落開發不再單單的復制開發,而是要形獨特性,很多地方做古村旅游規劃和旅游開發都會陷入一個誤區,認為搞古村古鎮旅游就是開發仿古建筑,只要古建筑成規模,街市庭院完備就游人如織、大功告成。
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因此古村落建設要有特色,不能憑空打造,千篇一律的旅游景區不可能有吸引力。古村落是需要與他們的悠久歷史和豐富的民俗文化相融合,設計出符合當地與時代特征的標志性建筑景觀,這樣才能避免淪為復制品的尷尬境地。
在互聯網時代,充分調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利用微信、微博等實時發布信息,依托廣泛的大眾傳播、高效的人際傳播等,具體可結合古村落特色舉辦節日慶典活動、邀請學者參觀考察、與影視文化公司合作等,成功吸引媒體的報道,快速樹立古村落品牌形象,這也是古村落旅游規劃設計中關鍵的一點。
隨著古村落與外界的聯系越來越頻繁,加之旅游開發商因經濟利益對古村落進行過度開發等因素,導致古村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破壞。因此,在旅游業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在保護古村落的前提下促進所在地旅游發展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