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旅游業快速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日益顯著。旅游規劃作為旅游業的重要環節,近兩年在“全域旅游”和“特色小鎮”等各種政策紅利下,大多都取得了不凡業績。但是,在繁榮背后,我們還應看到旅游規劃的另一面。
由于各種原因,旅游規劃突出地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而且,這些問題可能直接關系到一個景區、一個特色小鎮甚至一個縣、市全域旅游的生死存亡。
定位和旅游形象廣告詞就像寫對聯或成語。比如“文獻名邦,生態之城”,看似堂堂正正,其實毫無吸引力。
用“XX之都”、“天下奇觀”之類口號其實就是忽悠客戶,聽著大氣,實則大而無當,空洞無物。沒有賣過東西、做過銷售,就沒有能力來確立形象口號,因為根本不懂游客心理,不懂市場法則。一個鄉村、一個景區的未來不能被毫不專業的定位口號耽誤了!
策劃和規劃有什么區別?“策”是策動、策略,是無中生有?!耙帯笔且幘?、規定,是按規定辦事。策劃就是戰略、創意、策略,規劃就是根據策劃的思路繪圖。
旅游策劃和規劃是解決問題的,不是賣圖表和理論,景區只要解決一個問題:如何把游客吸引過來?大多數規劃公司把精力放在畫圖上,創意策劃,解決致命問題,他們幾乎沒花時間,或者花了也沒用。因為沒有“創意定生死”、“策劃就是玩命!”的精神,根本想不出好創意!
萬事起動都要策劃,策劃千法萬法不過三法:一是獨一無二,定位、產品和營銷方式都要獨一無二。二是獨具魅力,策劃項目一定要特別有新意、吸引人。三是獨占鰲頭,策劃項目和定位一定要有權威性、震撼性,一定要成為第一。
很多旅游規劃一上來就總結模式,項目是湖泊,就把各種湖泊旅游模式總結一遍,;案例一擺,就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其實,你要做的是研究自己,考察學習的結果往往是抄襲模仿!考察不僅要學習別人好的,更要學習怎樣做到不同。
還有一些方案,喜歡放很多圖表和理論,這樣三分之一又沒了。策劃和規劃就是打架,應該一上來把人打倒,別練套路給人看,要出實招!理論越多離題越遠。景區怎么賺錢?什么景觀是沒有見過的?什么項目是沒有玩過的?宣傳口號怎么讓人看了睡不著老想著要去?甲方需要的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實招!
旅游規劃要的是掏心掏肺、日思夜想,反復推翻,做出極限的創意和思路!一說旅游策劃,人人都說挖掘歷史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但很多時候,大家是為文化而文化,忘記了根本目的是要吸引游客、發展經濟。任何一個景區、城市的文化都有其特點,但特點不一定是賣點。特點是與眾不同之處,賣點是消費者愿意掏錢買單的特點。
世界級的文化、獨一無二、特別有吸引力的文化。但是很多城市和景區根本不具備,因此,在做旅游策劃和規劃時,不能僅僅反映地方歷史文化,更要根據旅游市場和游客的需求要提煉和升化。文化必須為搞活旅游服務!文化不是僵化和食古不化,文化是靈活可變的,要為吸引游客搞活經濟,進行創新、創意、創造。
很多旅游規劃受限于地方文化,用尊重地方文化來壓制創新創意的思路和掩蓋自己創意的不足。最后,方案出來都是一個樣:古建筑修舊如舊、根據記載恢復古塔古寺、修復古街古城、打造老八景……放眼一看全是假古董。如果全按著古人的來,要你干什么?如果不是世界級的文化,花錢修了誰來看?
所有項目上馬,必須做規劃,規劃是一種必須要做的法定程序。因此,這個行業就像人有了免死的黃馬褂,變成了有恃無恐。大多數旅游規劃公司第一招:把別人的項目創意拿過來套到項目上,抄襲復制相似的項目,蒙混過關。這也導致旅游景區千景一面,高度同質化。比如,全國的沙漠旅游就是越野、滑沙、騎駱駝,每個景區都是一樣。中國80%的旅游景區賺不到錢,不是投資不到位,不是設施不完善,根本就是被平庸的旅游規劃方案害死了!
這時候,旅游規劃公司就使出第二招:嚇唬客戶。告誡客戶說,有創意的項目都是很難落地的,要保證落地實施、有可操作性,就要借鑒別人的方案。他們的邏輯“很厲害”:別人已經建成了,就代表這個項目可以落地、有競爭力;不要冒險去建沒見過、沒聽過的創意。萬一失敗了怎么辦?
其實,旅游就是販賣差異性,旅游就是販賣新奇特!不同勝過更好,熟悉產生輕視!不僅要不同和差異,而且要特別不同、高度差異才有生命力!
要讓景區落地生根,必須要有震撼的創意和項目,要有人無我有、高度創意的項目。這是生存發展的根本,落地不是建在地面上叫落地,而是在市場競爭中站住腳做大了才是落地!落地不是創意變成了混凝土,而是創意變成了門票!厲害的創意怎么落地?是一定要堅信:沒有創意就沒有生意,沒有震撼就只有遺憾!其次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預算之內、市場之需。
不管創意、策劃、設計、規劃還是營銷,所有技術環節只有一個目標:如何吸引大量游客!小到一個景觀小品、花草樹木,大到景區大門、酒店建筑,必須要有非凡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