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造園藝術,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為最終和最高目的,從而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審美旨趣。它深浸著漢文化的內蘊,是中國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藝術珍品,是一個民族內在精神品格的生動寫照,是我們今天需要繼承與發展的瑰麗事業。
中國古典園林的本質是通過對山、水、建筑、植物等要素的有機組合,構成一個富有情趣的、飽含藝術意境的美的環境。它與歐洲或伊斯蘭園林等世界其他園林體系相比,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
在造園的總原則上,必須以天然景物為基礎。即使是改造和模擬自然,也必須遵循“有若自然”的原則。其次是追求曲折多變。在布局方面,一般不用宮殿的中軸對稱手法與完整的格局,而是在師法自然的基礎上,采用靈活多變的自由方式。再次是強調意境。受傳統山水畫的影響,中國園林不僅重視園林的形式美,而且要求能通過外觀的景致體現出人的內在精神世界。
古代園林木結構建筑除了歷史上留下的類似帝王宮苑等建筑群外,一般都是功能簡單,體量小巧,造型別致,帶有意境,賦予特色的精巧建筑物。宮苑私園已經創造了諸多園林建筑品類,如亭臺樓閣、廊榭橋梁、欄桿鋪地等。
而現代園林建筑中常見的木結構建筑主要有亭廊、花架和建筑小品等。現代園林木結構建筑在結構、材料、造型等方面均發生了很大變化。與古代園林木結構建筑相比,現代園林木結構建筑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結構變化:從國外園林設計導則來看,木材作為構建園林景觀的首選建筑材料,不僅體現在快速標準化組裝和拆除,也可與其他建材,如石、水泥、鋼鐵、塑料等結合使用。因此現代輕型木屋木結構的構件結合主要采用連接件結合,結構簡單,施工容易,技術難度不大,節約成本。
材料變化:中國古代園林木結構建筑中,由于木材防腐、阻燃等技術所限,選材種類相對較少,所選木材一般是選擇具有天然康復、抗菌、抗蟲能力的木材,并輔以人為防護措施,如外涂防腐飾料,自然通風,鹽漬法和包裹法等。
隨著新型防腐劑、阻燃劑等的不斷出現以及木材改進性技術的不斷進步,使木材在園林景觀建筑中更加獨具魅力,彰顯個性。如防腐木、阻燃木、炭化木及塑化木等,這些新型材料不僅具有木材自身的優點,而且具有防腐、防霉、防蟲、抗變形、減少開裂以及較好的防火性能,因此在園林木結構建筑中被廣泛使用。
造型變化:木結構建筑造型的變化主要反映在亭的造型上,中國古亭造型千姿百態,以單層為主,也發展出一些二層或三層的建筑。現代園林建筑在一定程度上省略了古代園林木結構建筑的復雜形式,使用更加簡潔,現代化的工藝結合實際環境賦予園林建筑新的時代意義。
中國建筑,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從陜西半坡遺址發掘的方形或圓形淺穴式房屋發展到如今,已有六、七千年的歷史。中國的古典園林,它的獨特的藝術風格,使它成為漢民族文化遺產中的一顆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