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在杭州,環城諸水
有石橋一萬二千座
是世界上最美麗、最華貴之城
這是馬可波羅對杭州的評價
作為江南水鄉的代表城市
杭州水系發達,河多橋多
你知道杭州有哪些古橋嗎?
斷橋
斷橋
西湖斷橋位于杭州北里湖和外西湖的分水點上,一端跨著北山路,另一端接通白堤。據說,早在唐朝斷橋就已經建成,宋代稱保佑橋,元代稱段家橋。在西湖古今諸多大小橋梁中,它的名氣最大。現存斷橋是1941年改建,20世紀50年代又經修飾。
廣濟橋
廣濟橋
廣濟橋,是一名碧天橋,又名通濟橋。是古代橋梁建筑的杰作。位于杭州市余杭區塘棲鎮西北,南北向架于京杭大運河上,如長虹臥波,為古運河上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橋。
長橋
位于西湖的東南角,南屏山的北麓。杭城諺語“長橋不長”,說的就是這座橋。長橋又因梁山伯與祝英臺十八里相送的故事而“形”短“神”長。
拱宸橋
拱宸橋
拱宸橋,位于浙江杭州大關橋之北,東連麗水路、臺州路,西接橋弄街,連小河路,是杭城古橋中最高最長的石拱橋。拱宸橋始建于明崇禎四年,當時舉人祝華封,募集資金造橋。清朝順治八年,橋坍塌。
歡喜永寧橋
從沈半路一直往前走,不到半山處,在上塘河上有一座歡喜永寧橋。
從隋代至元代,上塘河是江南運河的主航道。歡喜永寧橋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系單孔拱形橋。它是京杭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造,便利了上塘河兩岸的通行。該橋橋長47米,寬6.5米,高7.5米,橋的中間嵌有一塊圓形石板,圖案為荷花。橋東西各有45級臺階,橋欄板之間的柱子上有石獅8只。
祥符橋
祥符橋
在莫干山路石祥路附近往西望,可以看到遠處有一座祥符橋。祥符橋始建年代不詳,在南宋文獻中對該橋已有記載。現橋為明代建筑,五孔石梁橋,南北向橫跨宦塘河上,長28米,寬3.6米。橋欄板有素面和須彌座兩種形式,望柱頭上雕飾蓮花和石獅。橋梁上有明嘉靖癸卯年(1543年)重建時的銘文,橋北下方有刻著資助者姓名的石刻殘碑。
該橋所在的祥符鎮境內,有縱橫交錯的河汊浜蕩,新開運河和宦塘河從鎮中穿過。自南宋起,江浙貨船多是經過祥符鎮抵達杭州。該橋是杭州市區不多見的梁式橋之一,橋上雕刻較有特色,現周邊正在進行拆遷改造。
和睦古橋
在登云路西南面的一座高架橋“和睦橋”的西邊是古和睦橋,橋下有一塊石碑,用藍色寫著“古和睦橋”四個字,碑上寫有:“和睦古橋位于登云路與和睦路交叉處,單孔石拱橋,橫跨小河之上。橋長20米,寬大4.5米,凈跨10.20米。拱券為縱聯分節并列式砌置,拱板上刻有荷葉、蓮花圖案”。
和睦橋曾經有“小拱宸橋”之稱,在橋正中間兩面的石欄板上,刻著“清乾隆丙午(1786年)重修,光緒丙午(1906年)重建”的字樣,北側明柱上的對聯是:“虹跨東西千門煥彩,霓飛南北四景騰輝”。
杭州不僅有古橋,還有例數不盡的歷史遺存,有西湖、西溪......在這座充滿歷史底蘊的城市,隨處都能發現一些意想不到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