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色小鎮發展脈絡
1.1特色小鎮溯源
從2015年開始,全國各地方以浙江為樣板興起了特色小鎮建設的高潮。浙江特色小鎮發展的緣由是為了“破解空間資源瓶頸,在有限空間內集中投資,實現高端要素資源的集聚”而做的“一項創新設計”。2016年7月,三部委發文:要求到2020年在全國培育1000個左右特色小鎮,各個省都確定了特色小鎮的發展指標。國家八大部(委、局)全力推動特色小鎮發展,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叫“中醫藥文化小鎮”,國家旅游局、國家林業局叫“旅游風情小鎮”、“森林小鎮”,國家農業部叫“農產品加工特色小鎮”,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叫“工業文化特色小鎮”,住建部叫“美麗宜居小鎮”,國家發改委、住建部、財政部叫“國家級特色小鎮”。特色小鎮的興起承擔著應對產業轉型、創新發展的特定歷史任務,是新常態下的重要政策抓手之一。
1.2國家政策要求
有關部委制訂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產業發展、投融資、配套設施、人才培育等,特色小鎮得到了國家層面的大力支持。
1.3特色小鎮發展:政府層面
從過程看,全國特色小鎮主要是兩個系列:發改系統特色小鎮(浙江類型)和住建系統特色小城鎮(陜云貴類型),他們的提出背景、建設內容、建設規模、效益意義和運作方式都不一樣。
特色小鎮培育目的主要是三個方面:
?。?)總結推廣浙江等省市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發展建設經驗
特色產業發展帶動“產、鎮、人、文”融合發展,加快小城鎮建設,促進就地城鎮化,帶動鄉村發展。
(2)解決小城鎮發展建設還比較滯后的問題
一是發展動力不足,產業發展比較薄弱。二是在城鎮化中的承載作用過小,尚未成為人們長期穩定的居住地。三是城鎮建設水平較低,缺乏地域、民族和傳統文化特色。
?。?)充分發揮小城鎮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從城鎮化的進程來看,小城鎮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是促進就近就地城鎮化的重要載體,具有城市不可替代的發展優勢。
1.3特色小鎮發展:企業層面
國家政策扶持下,房地產企業大量進入特色小鎮領域,圍繞“特”整合城鎮職能、產業特色、地方資源、企業文化等要素。
現在國家特色小鎮的命名主要是兩類,一個是住建系統的特色小(城)鎮,一個是國家體育總局的運動特色小鎮。住建系統對特色小鎮評定的標準是:特色鮮明的產業形態占25分,和諧宜居的美麗環境占25分,彰顯特色的傳統文化占10分,便捷完善的設施服務占20分,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占20分。
1.4特色小鎮新規
2017年12月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在已經評選出兩批國家級特色小鎮的背景下,總結目前我國特色小鎮發展經驗和“概念不清、定位不準、急于求成、盲目發展以及市場化不足、房地產苗頭”等問題,提出“特色小鎮是在幾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產業、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鎮和產業園區的創新創業平臺?!?/span>
基本要求:
要發展“產業特色鮮明、服務便捷高效、文化濃郁深厚、環境美麗宜人、體制機制靈活的特色小鎮和小城鎮,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經濟轉型升級。”
準確理解特色小鎮內涵特質,立足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機制“新而活”。
循序漸進發展“市郊鎮”“市中鎮”“園中鎮”“鎮中鎮”等不同類型特色小鎮。
要以企業為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主力軍。鼓勵大中型企業獨立或牽頭打造特色小鎮,培育特色小鎮投資運營商。
合理控制特色小鎮四至范圍,規劃用地面積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建設用地面積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旅游、體育和農業類特色小鎮可適當放寬。
2018年8月30日,國家發改委下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通知》(發改辦規劃〔2018〕1041號),從主導部門、概念界定、基本原則、服務要求和指標細化等作出了新的規定?;疽c:
?。?)主導部門:住建部→國家發改委
?。?)選定方式:申報培育制→創建達標制(這其實是浙江特色小鎮的規范化和國家化),包括“宜業”“宜居”“宜游”3大類17個細化指標。
?。?)創建思路:多而廣→少而精。住建部等三部委在《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號文件中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發改辦規劃〔2018〕1041號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引導特色產業發展為核心。”各省級發改委推薦不多于2個典型案例,最終這一批的特色小鎮、特色小城鎮得以審批的在70個以內。鼓勵“探索差異化多樣化經驗”。
?。?)辨析差異:特色小鎮“規劃用地面積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建設用地面積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旅游、體育和農業類特色小鎮可適當放寬”(發改規劃〔2017〕2084號);特色小城鎮“以鎮區常住人口5萬以上的特大鎮、鎮區常住人口3萬以上的專業特色鎮為重點”發改規劃〔2016〕2125號。
1.5浙江經驗
?。?)創建制——“寬進嚴定”。通過自愿申報、分批審核、年度考核、驗收命名四個步驟,將特色小鎮的創建與支持政策相結合,釋放市場活力,確保特色小鎮得到各地重視。
?。?)獎懲式的土地供給方式——結合土規調整工作,將特色小鎮用地納入城鎮建設用地擴展邊界內;能如期完成年度規劃目標任務的按實際使用指標的50-60%予以獎勵,未完成的加倍倒扣指標。
?。?)期權式的財政獎勵方式——創建期間及驗收命名后,其新增財政收入上交省財政部分,前3年全額返還、后2年返還一半給當地財政。
從產業出發,圍繞如何“留得住人”,培育內生型增長動力。
?。?)浙江特色小鎮的內涵特征:
空間“非鎮非區”——獨立于城區之外,結合資源打造
產業“特而強”——特色產業+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功能“聚而合”——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功能
形態“小而美”——獨特的小鎮風貌、錯落的空間結構
機制“新而活”——政府做引導、市場為主體、市場化開發運營機制
1.6特色小鎮條件
“立足一定資源稟賦或產業基礎,區別于行政建制鎮和產業園區,利用3平方公里左右國土空間(其中建設用地1平方公里左右),在差異定位和領域細分中構建小鎮大產業,集聚高端要素和特色產業,兼具特色文化、特色生態和特色建筑等鮮明魅力,打造高效創業圈、宜居生活圈、繁榮商業圈、美麗生態圈,形成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機制新而活的創新創業平臺?!碧厣℃偤诵脑~是產業、特色、動力,這是特色小鎮創建的基本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