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農耕文化?農耕文化是指由農民在長期農業生產中形成的一種風俗文化,以為農業服務和農民自身娛樂為中心。農耕文化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類宗教文化為一體,形成了自己獨特文化內容和特征。
1、農耕文化具有的特點:
其一,農耕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始終,且影響深遠。在農業上,農耕文化對維系生物多樣性、保障食品安全、保護生活環境、促進資源持續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
其二,農耕文化中的許多理念、思想和對自然規律的認知(如夏歷、二十四節氣、陰陽五行等)在現代鄉村旅游中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在農村和農民的日常生活中,在農業生產中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保持本民族特色、傳承本國文化傳統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基礎作用。
其三,農耕文化是鄉村旅游的靈魂,又是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動力。鄉村旅游的內在價值及附加值都必須是經農耕文化表現出來。
2、農耕文化所具有的特征:
其一,中國鄉村地大物博,民風淳樸,傳統的農耕文明遺跡及生活形態都是鄉村旅游發展的優勢資源。農耕文化越突出,越典型、越貼近城鎮居民親近大自然的“鄉夢”,鄉村旅游才會有發展潛力。如水車灌溉、圍河造田、山田崗坳、農舍、農家院、籬笆墻等等。
其二,農耕文化帶有很強的生態環境特點的地域文化。南方北方,各有差異;東部西部,各具特色。我們經常說到 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還有“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等等,都表明了農耕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其三,農耕文化景觀,是人類認識自然、適應自然、利用自然的歷史見證。它兼具自然環境和人類文化兩種不同要素和特征,凸顯了人和自然之間長期而深刻的關聯。
其四,農耕文化產生于鄉土鄉村,它與農民和土地緊密相連,與平民百姓共生共存。農耕文化保持自己的特色,在日常生產生活中延續傳承,深深植根于鄉村生活的土壤之中。
其五,農耕文化具有很強的民族多元性。各民族在其繁衍生息過程中,依據不同的環境資源特點,因地制宜創造了自己的農耕文化。
隨著人們對農耕文化的逐漸認識和充分理解,其價值也會逐步凸現出來,保護和利用好農耕文化也將會使整個社會收益。農耕文化是連接鄉村傳統生活與都市現代生活的紐帶。發展鄉村旅游必須豐富文化內涵,特別是在保護、傳承和利用農耕文化上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