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民諺是這么說的,“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如今北京最古老的寺廟應該算是今天我們要了解的潭柘寺。
潭柘寺始建于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07年),是佛教傳入北京地區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廟。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賜名為“岫云寺”。石碑旁這棵蔥郁的大樹就叫柘木,整個寺廟只有大門外兩旁有為數不多的幾棵。潭柘寺就是因為山后有龍潭,山上有柘樹,而得名“潭柘寺”。
潭拓寺位于北京西部門頭溝區東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潭柘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是北京最古老的古寺,始建于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07年)。
據資料介紹寺內寺外加上森林和山場,總面積達121公頃以上。初次修建時寺廟規模不大,后又經歷數次“滅佛”,“排佛”的厄運,寺廟遭到嚴重損毀。五代后唐時期,著名的禪宗高僧從實禪師來到了潭柘寺,并對寺院進行了整修,使潭柘寺再一次煥然一新。
皇統元年(1141年),金熙宗到潭柘寺進香禮佛,并撥款對潭柘寺進行了整修和擴建,將寺名改為“大萬壽寺”。金熙宗是第一位到潭柘寺進香的皇帝,從那以后,歷代皇帝及后妃都紛至沓來進香游玩。或由朝廷撥款,或由太監捐資對潭柘寺進行了多次整修和擴建,潭柘寺的地位逐步得到提高,香火也逐漸旺盛起來。
金大定年間,皇太子完顏允恭代表其父金世宗完顏雍到潭柘寺進香禮佛,當時的住持高僧重玉禪師為此盛況特寫下了《從顯宗幸潭柘》一詩,后于明昌五年(1194年)鐫刻成碑,立于寺中。
潭柘寺是塊風水寶地,也是一方遠離紛爭的凈土,歷代許多名人都跟潭柘寺結緣。元代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兒妙嚴公主,為了替其父贖罪,到潭柘寺出家。功成名就之后的姚廣孝辭官不做,而到京西的潭柘寺隱居修行。明代時許多外國人久慕潭柘寺的盛名,而紛紛到此來學習佛法,有的甚至終老于此,其中最著名的有日本的無初德始、東印度的底哇答思、西印度的連公大和尚等人。
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寶珠峰,周圍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馬蹄形環護,宛如在九條巨龍的擁立之下。高大的山峰擋住了從西北方襲來的寒流,因此這里氣候溫暖、濕潤,寺內古樹參天,佛塔林立,殿宇巍峨整座寺院建筑依地勢而巧妙布局,錯落有致,更有翠竹名花點綴期間,環境極為優美。 潭柘寺規模宏大,寺內占地2.5公頃,寺外占地11.2公頃,再加上周圍由潭柘寺所管轄的森林和山場,總面積達121公頃以上。
殿堂隨山勢高低而建,錯落有致,北京城的故宮有房9999間半,潭柘寺在鼎盛時期的清代有房999間半,儼然故宮的縮影,據說明朝初期修建紫禁城時,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現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間,其中古建殿堂638間,建筑保持著明清時期的風貌,是北京郊區最大的一處寺廟古建筑群,整個建筑群充分體現了中國古建筑的美學原則,以一條中軸線縱貫當中,左右兩側基本對稱,使整個建筑群顯得規矩、嚴整、主次分明、層次清晰。
其建筑形式有殿、堂、閣、齋、軒、亭、樓、壇等,多種多樣。寺外有上下塔院、東西觀音洞、安樂延壽堂、龍潭等眾多的建筑和景點,宛如眾星捧月,散布其間,組成了一個方圓數里、景點眾多,樣式多樣,情趣各異的旅
游名勝景區。潭柘寺不但人文景觀豐富,而且自然景觀也十分優美,春夏秋冬各有美景,晨午晚夜情趣各異,早在清代,“潭柘十景”就已經名揚京華。
以上就是關于北京最古老的古寺——潭柘寺的全部內容,希望對你了解它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