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姚古鎮位于廣西賀州昭平縣東北部,方圓3.6公里,發祥于宋朝開寶年間,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姚江、小珠江、興寧河清澈如鏡蜿蜒貫穿古鎮。歷史上,這里水路交通很發達,明末清初時黃姚已是廣東、廣西、湖南三省交界處的商業重鎮。后來,由于自然原因,姚江的水位變低,江面變窄,商船無法通行,到了民國年間古鎮慢慢衰落。
“黃姚”之名的由來是在宋朝以前,這里的居民主要是黃姓和姚姓,所以把這個地方稱為“黃姚”。民間還有一個不同版本的說法:黃姚古為壯瑤雜居之地,最早的居民是黃姓和姚姓兩戶人家。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狄青率部南征儂智高,其部將路經黃姚,派士兵打探路線,得知當地只有黃、姚兩戶人家,于是就把此地稱為黃姚。
青石板,龍須藤
古鎮內有300多間明清宅院,青磚黛瓦,飛檐畫棟,嶺南風格極其濃郁。值得一提的是,現在仍有500多戶3000多人原居民還在古鎮里居住生活。相比烏鎮、鳳凰、麗江古城這些名聲在外的古鎮,黃姚少了一份商業氣息,多了一份純樸的靈氣。
古街按九宮八卦陣勢布局,一條主街延伸出八條彎彎曲曲的街巷,如同一個迷宮。大街小巷均用青石板鋪砌而成,相傳,古街總共用了九萬九千九百九塊青石板,俯瞰宛如一條起舞的青龍。
古榕、古屋、古橋
黃姚古鎮的風景很美,它既有蘇州園林的曲徑通幽,也有周莊的小橋流水人家,還有麗江的古香古色。古鎮上有一株500多年的老榕樹,叫“睡仙榕”。相傳,八仙游遍名山大川之后,來到黃姚,立即被這里的奇山秀水迷住了。他們邊欣賞美景邊大碗大碗地喝酒,不知不覺八大仙都喝醉了,連酒量驚人的呂洞賓也支持不住,手拎酒葫蘆東倒西歪地背附近一棵榕樹倒頭就睡。這一覺也不知睡了多少時辰,一覺醒來時,榕樹隨著他的睡姿長成了倒臥狀了。于是后人就把此榕樹稱為“睡仙榕”了。
古鎮的生活如同掛在墻上的時鐘
黃姚人生活的節奏是不緊不慢的,如同掛在墻上的時鐘滴答滴答,一分一秒自有其移動的規律,不會突然打亂。人們安逸地走在石板路上,遇著熟人便熱情地打聲招呼,抑或停下腳步為游客指路。在黃姚,時間凝固在青石板街的另一頭,你可以靜靜地看,靜靜地聽,忘掉時間與煩惱。黃姚,是一個文化古鎮,也是一個農耕古鎮,千百年來如此。在街道外,在河道旁,或農田,或菜園,或雞舍牛欄,生活在古鎮里外的人家,大多還是一如既往,油然自得地過著他們的平常日子。在“仙人古井”處,在蒙蒙細雨中,婦女們披著雨衣,各擇其位,或洗菜,或搓洗衣服,旁若無人,該怎么干的就怎么干,不是世外桃源卻像世外桃源,這一切,顯得那么的和諧、和美。
古鎮的夜:“安靜”中的“喧囂”
在黃姚,有一句是這么說的,"青石板,板石青,青石板上掛紅燈。紅燈亮,不點油,紅燈晃蕩照高樓。"太陽下山,家家戶戶的紅燈籠便亮了起來。橘紅色的,很柔和。古鎮的小巷很靜,偶爾也會碰到悠閑的游客,或拍照或聊天。來的巧了,還能欣賞到古裝歌舞劇《臨賀長歌》,根據《隋書·列女傳》史實演繹的,它講述的是陳末隋初,臨賀郡瀟賀古道上的嶺南酋帥鐘士雄維護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的忠烈愛國故事。別的地方可看不到呦!古鎮上有一家能容納200人的小劇院,每逢周四到周六晚上,這里都將為當地民眾和游客帶來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覺盛宴。
黃姚花海惹人醉
除了濃厚的人文情懷,在黃姚你還可以感受絕美的自然風光。黃姚花海景區坐落于黃姚鎮羅望村周家水庫旁,從古鎮前往僅需10分鐘車程。花海絢麗,與仙女湖交相輝映。景區內劃分了玫瑰、向日葵、格桑花、鳶尾花、薰衣草等不同區域,各式花卉爭相綻放。面積之大,“花海”之名當之無愧。
同時,景區中心木棧道設置特色心形環繞拱門、LOVE的立體園林小品造型、藍色小屋、風車等,為游客們拍照留影提供最美背景,滿足游客體驗身處花叢拍照的浪漫和欣喜。隨便怎么拍都是一張亮麗的風景圖。無論是家庭親子游玩或是情侶甜蜜出行,這一片花海都是你不可錯失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