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坎古鎮,黃山腳下的小鎮,別名八卦村,被朱熹譽為“呈坎雙賢里,江南第一村”,是一個天然外八卦和人文內八卦巧妙而完美相結合在一起,始終保持人與自然和諧的一個神秘古村落。呈坎,有著江南古鎮的似水柔情。山水環繞,橋梁相接,天人合一,煙霧彌漫,群山隱隱約現,煙波浩渺,宛如神仙境地。
呈坎按《易經》、“陰(坎),陽(呈),二氣統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風水理論選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宮。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村落,村里有150余處宋、元、明、清等歷史古建筑,其中有21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呈坎地處青山翠竹之中,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為一體。呈坎人杰地靈、人文薈萃、名人輩出,歷史文化沉淀深厚,有董其昌、林則徐等歷代名人題寫的牌匾30余塊。呈坎自宋代以后徽商興起,文化教育事業興旺發達,在徽州文化歷史發展中獨樹一幟。
中國國畫大師劉海粟曾說:“登黃山,不可不去呈坎。”徽州民居甲天下,呈坎民居甲徽州。游呈坎一生無坎,好運連連。
呈坎始建于東漢三國時期,距令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獨一無二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村落。這里聚集了徽派不同風格的亭、臺、樓、閣、橋、井、祠、社及民居,巧奪天工的石雕、磚雕、木雕。透露著精致,細膩,震撼,有著時間的沉淀與美的質感。古樸而不失現代的優雅,與周圍景致渾然一體,簡約而不失穩重,把徽派建設藝術體現得淋漓盡致。
作為一個千年的古村落,呈坎一直是含蓄的。
街巷道路全是花崗巖石板鋪筑而成,兩側是高低錯落、鱗次櫛比的民宅。因為曲折,許多小巷是一眼望不到頭的。高高的粉墻早已呈灰色,布滿黑色斑印。站在小巷里,從十多米高的墻往上看,天空是窄窄的一長條。有些古宅門樓上,生出一些細小的樹與青色雜草,綠意盎然。天生麗質的土地上,黛瓦粉墻,層層疊疊,荷塘零落,小巷幽深,迷離的遠山逶迤綿長,夕陽的余溫能照在河邊整排的房子上,家里養的黃狗探出頭看一眼巷子那頭,背著菜簍的老人緩緩的踏著巷子里的青石板。
相對于建筑,呈坎的過坎文化也是值得一提的。
村口有道門坎,兩邊有對神獸,神獸的下面有一道門坎,入村的第一步,便是邁過“平安坎”。跨坎的時候須男士一定要跨左腳,女士邁右腳,并且要從坎的中軸線上跨過去,“好人”過了此坎便可一生無坎,一生平安。有道是“登黃山天下無山,游呈坎一生無坎”。
呈坎古鎮旅游開發程度較慢,商業氣氛不濃,村中還有較多破舊原貌,經常有老師帶著學生在這里寫生,如果你在小巷子里走著,恍惚讓你進入一個寧靜安詳的小村中。在呈坎的街巷里有正在營業的店主,正在做茶的民居,正在逗弄孩童的婦人……保有它最珍貴的生活氣息。與村人們交談,你會感覺到他們的純樸實在,感覺到他們對生活的從容平淡。節奏舒緩靜謐,沁人心脾,內心平和安逸,炊煙渺渺,有著勃勃生氣的世外桃源,讓人心馳神往。但村中那些蒼老但不失精美、典雅的古建筑物,村中文人、商賈人才輩出,體現出它曾經的輝煌和濃厚的文化底蘊。自宋代以后徽商興起,呈坎文化教育事業興旺發達,在徽州文化歷史發展中獨樹一幟。
深厚到當地民居告知這里的一塊石頭貌似都有一個故事。民居不斷講述著這里的人文歷史傳奇,畫面仿佛也回到千年前從宋元明清一幕幕的穿越而過。訴說著它從古至今一步步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