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地區散落著大大小小的古鎮,而其中窯灣古鎮則是蘇北地區保存最為完好的古鎮。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認識一下這座蘇北保存最為完好的古鎮——窯灣古鎮。
窯灣古鎮位于新沂市西南邊緣,京杭大運河及駱馬湖交匯處。與宿遷、睢寧、邳州三市縣相連,是一座具有千年歷史、聞名全國的水鄉古鎮。窯灣歷史上溯于春秋,建鎮于唐朝初年,已有1300多年歷史。素有“東望于海,西顧彭城,南瞰淮泗,北瞻泰岱”之描述和“黃金水道金三角”、“蘇北水域勝江南”之美譽及“小上海”之稱。
窯灣歷史上又是軍事重鎮,韓信點將臺、楚王城樓、關羽馬槽等遺跡見證了窯灣的古代戰史。軍事建筑也是窯灣古鎮的特色建筑,古鎮建有城墻、城門,設有軍事哨樓18座,過街哨樓7座,護城河上建有吊橋,四面城墻設八處炮臺,到處是高墻深巷,外地生人白天入街都會迷路。清道光年間,窯灣人臧位高、臧紆青在窯灣還建造了磚石結構奇門遁甲八卦迷宮陣,防犯太平天國軍隊進攻。
窯灣古鎮古建筑遺產是運河文化的象征,在整體規劃和建筑特點上獨具風格,街區規劃為一個中心區,二條放射狀古街道。建筑特點既不同于北方的四合院,也不同于江南的小橋流水,體現出街曲巷幽、宅深院大、過街樓碉堡式等特色。窯灣古鎮古民居、古街道、古店鋪、古碼頭、古遺存,鑄就了窯灣古鎮的文化品位與文化內涵,是古運河文化在民間傳承的真實寫照。古鎮三面環水,碧波粼粼,景色秀麗;街巷獨具一格,院舍青磚灰瓦,樓閣亭臺交錯,房頂飛檐翹角,形勝之美稱于江淮。
岳飛、朱元璋、史可法、乾隆皇帝等歷史名人曾在窯灣留下足跡。愛國將軍張華棠三年駐軍,淮海戰役首戰窯灣,也為窯灣留下了深深的歷史印記??谷諔馉幈l后,窯灣古鎮的商業逐漸蕭條,解放后至“文化大革命”期間,窯灣古鎮的建筑和歷史遺存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但仍然是蘇北地區保存最為完好的古鎮。改革開放后,窯灣鎮政府和有關部門對古鎮的建筑和歷史文化資源進行了普查和保護,確認古鎮現存明清建筑群813間,建筑風格精巧,具有地方特色。數百年繁榮孕育的歷史、民俗、飲食、商業文化得以傳承。駱馬湖濕地風光秀麗獨特,湖產豐富,所產湖蟹、青蝦、銀魚等遠近聞名。
窯灣古鎮有哪些保存較好的古建筑呢?
1、吳家大院
吳家大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間(1671年),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是窯灣古鎮中保存最為完整的宅院,也是古鎮里的主要景點之一。吳家原籍福建,主要靠經營煙絲發家,當時擁有房屋500余間,共有五處產業,擁有資產白銀三十余萬兩,號稱“吳半街”。
明朝末年,福建沿海被清兵占領,當地明朝官員不肯降服清兵而遭緝捕。清康熙十年,皇帝大赦一批沿海官員。其中吳姓大戶,原是明末海稅官,被發配到窯灣落戶。定居窯灣后,因比較了解海上貿易,就做起了煙草生意。吳家在窯灣一共經營了五處煙絲店,其中最有名的是“吳洪興煙絲店”。
現存的吳家大院共有四進院落。第一進院為煙草展示廳,主要介紹煙草的起源與發展,用人物塑像、實物、壁畫等手段展現了從采煙到最后裝煙成品的過程;第二進院復原為吳家廚房、糧倉、傭人房所在地;第三進院場景再現了當時吳家的第三代子孫吳保廷行衙辦案的場景。當時吳保廷在京城官至四品,曾奉旨來窯灣賑災,就把行衙臨時設在了吳家大院;第四進院為吳家主人生活區,通過古舊家具擺設復原了當時情景。在當時大戶人家對于他們的住房和建房都是非常講究。東面住的是公子,西面住的是小姐,后屋住的一般都是家中長輩或者有身份地位的人。
吳家大院沿襲了南方沿海的建筑風格,房屋構造全部采用明式的磚木結構,具有防臺風防暴雨防盜的功能。墻基比較厚實,具有防寒避暑的作用。吳家因是窯灣大戶,房屋高低自是講究。整體院落前高后低,這樣出門的時候就要向上邁,也就寓意著步步高升。
2、趙信隆醬園店
趙信隆醬園店始建于明熹宗三年(公元1623年),距今已有380多年歷史。這是古鎮“前店后坊”布局模式的典型代表之一。其醬、甜油產品自清乾隆時期一直作為御膳房的上等佐料,并因此而聲名遠播。院內的釀造作坊沿襲了傳統的工藝流程。展室內詳盡地介紹了釀造全過程。該店于2006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山西會館
窯灣古鎮山西會館位于窯灣西大街,原為唐代關帝廟,院內有棵千年古槐。
清康熙年間,清兵在山西施行“圈田令”,將地主土地奪去,將他們趕到蘇魯地震災區荒無人煙地區開荒生產。一批山西財主來到窯灣,看到古槐和關帝廟,便在此住了下來,關羽是山西人,他們希望關老爺能保護同鄉難民平安,安居樂業,便集資在關帝廟建山西會館。清乾隆年間,尊孔敬儒,山西會館主事閆一忍,在關帝廟建孔圣殿、岳王殿,在院中建鐘鼓樓。正中門樓書寫“心印尼山”四字,鐘鼓樓右邊兩塊石碑刻記建會館捐款人名單。左邊一塊是建會館事記,另一塊是唐代建關帝廟事記。古槐樹下有漢末時關公喂馬槽和關公磨刀石。會館大院地面青石板鋪地,院東西兩邊各建5間花廳。正前門3間樓,正中大門上方石板刻“山西會館”四字。前門樓北面就是戲臺,東西兩邊花廳樓都能觀賞戲樓演戲,前門樓兩邊還有廂樓各一座。
1920年,山西會館改為邳縣第二小學校,1949年改為新安縣窯灣區小學本部,1958年改為新沂縣抗美小學?,F保存東廂樓5間,后改為綠豆燒酒廠。
4、大清窯灣郵局
窯灣的郵政業興辦于1874年,距今已有130多年歷史了,是我國最早出現郵政的城鎮之一。窯灣郵政最早為清前郵政,先后更名為大清郵政、民國郵政、新沂郵政局窯灣郵政所等。至今窯灣郵政所仍正常處理郵政業務。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關于蘇北保存最為完好的古鎮——窯灣古鎮的全部內容,希望對你們了解它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