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一直有著非常多的古寺,今天我們要了解的塔爾寺是“中國最美十大古寺”的一員。它與甘丹、哲蚌、色拉、扎什倫布寺和拉卜楞寺并稱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是格魯派創(chuàng)始人宗咯巴誕生的地方。其中,壁畫、堆繡和酥油花為塔爾寺的藝術三絕。
塔爾寺位于青海省湟中縣魯沙爾鎮(zhèn)南面的蓮花山中,距省會西寧市25公里。它與西藏的甘丹、哲蚌、色拉、扎什倫布寺和甘南的拉卜楞寺并稱為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是格魯派僧人和信教群眾的宗教活動中心之一。
塔爾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大師的降生地。宗喀巴成名后,有許多有關他靈跡的傳說。據說在他誕生后剪臍帶滴血的地方長出一株白旃檀樹。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宗喀巴母親按兒子來信所示,在信徒們幫助下,以這株旃檀樹和宗喀巴所寄獅子吼佛像為胎藏,砌石建塔,這是塔爾寺最早的建筑。后來,該塔一再改建易名,成為現在大金瓦殿中的大銀塔,是全寺的主供神物,漢語塔爾寺即由此塔得名。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禪師仁欽宗哲堅贊于塔旁建一靜房,聚僧坐禪。17年后,再建彌勒佛殿一座,塔爾寺初具規(guī)模,取藏名“袞本賢巴林”,意為“十萬佛身像彌勒洲寺”。
400多年來,塔爾寺逐步發(fā)展成一座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的古建筑群,全寺占地600余畝,僧舍房層9300多間,殿堂52座,僧人最多時達3600余人。全寺四山環(huán)繞,殿宇宏偉,佛像莊嚴,梵塔棋布。其中,大金瓦殿和大經堂為全寺主體建筑。大金瓦殿始建于清康熙年間,建筑面積456平方米,上下三層,飛檐四出,各抱形勢,歇山式金頂,覆以鎦金銅瓦,墻面用琉璃瓦砌成,圖案精美,殿內紀念宗喀巴的大銀塔,譽為“世界一莊嚴”,殿堂正門上方懸有清代乾隆皇帝親題的“梵教法幢”匾額。大經堂始建于明萬歷四十年(公元1612年),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遭火焚后重修,總面積為2750平方米,經堂內長柱18根,短柱90根,皆用特制地毯包裹,地上鋪設地氈坐墊,可供3000僧人集體誦經,正西方供有無數佛像、藏文經典,設有0、班禪以及寺院法臺座,柱間滿掛各種堆繡的卷軸畫。
此外,尚有彌勒殿、九間殿、三世0靈塔殿、釋迦殿、依怙殿、小金瓦殿、花寺、居巴扎倉、丁科爾扎倉、曼巴扎倉、如來八塔、過門塔、菩提塔、時輪塔、印經院、大喇讓以及各-府邸等。除各種造型精美的佛像、法器、卷軸畫,還保存有宋代的哥窯瓷壇、玉雕、明代的龍瓷瓶、清代的龍魚瓶、竹雕壽星、玉雕觀音等珍貴工藝品,藏有歷代統(tǒng)治階級賜贈的各種匾額和漢藏文碑刻。
塔爾寺是藏族文化藝術的寶庫。明萬歷四十年(公元1612年),在三、四世喇嘛的倡導下,塔爾寺首建顯宗學院,建立講經開法制度,系統(tǒng)學習因明、般若、中觀、俱舍、戒律等顯宗經典。以后又相繼建成密宗、時輪、醫(yī)明學院,形成正規(guī)的學經制度,學習生圓次等方面的密宗經典和天文、歷算、醫(yī)學等方面的知識。現存有數以萬計的有關佛學、藏族歷史、文學、語言方面的文獻圖書,是研究藏學的珍貴資料。此外,該寺的酥油花、壁畫(唐卡)、堆繡。被譽為藝術“三絕”,譽滿藏區(qū)。
在塔爾寺南面的山坡上,依山而建大片僧舍,行走其間猶如進入了一座迷宮。位于拉曲公麻21號的洛桑旦增居舍,是河湟地區(qū)再普通不過的院落,干凈的院子里丁香花靜靜地開放。我們見到主人時,他正在西廂房的畫室中作畫,從剛畫了一半的唐卡上,能大致看出綠度母端莊的形態(tài)。今年39歲的洛桑旦增13歲入塔爾寺為僧,進入畫匠組,先從勾線條、學比例開始,精心研習藏傳佛教彩繪造型藝術,他初入塔爾寺學畫,便幸運地得到了塔爾寺著名藝僧扎西尼瑪的指點和教誨。扎西尼瑪師從血日尼瑪,他的彩繪造像用筆細膩、畫面嚴謹,在僧俗間頗有名氣。扎西尼瑪生前繪制的《塔爾寺全景圖》,畫面上鱗次櫛比的殿宇、塔院層次清晰,色調干凈,宏偉壯觀。洛桑旦增與扎西尼瑪相識時,扎西尼瑪已重病在身,同為土族的扎西尼瑪對眼前的小藝僧格外看重,在病榻上給他講解佛教繪畫度量法。經高師指點和個人的勤奮努力,洛桑旦增在繪制壁畫、制作堆繡和酥油花方面造詣頗高。在青海、甘肅的許多寺院里,都有洛桑旦增繪制的壁畫、唐卡。1986年新建金剛十輪壇城時(由十世班禪大師的經師、塔爾寺第十三世嘉雅?洛桑丹貝堅贊發(fā)起),洛桑旦增與十幾名藝僧歷時兩個多月,繪制了殿內外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彌勒佛菩薩、極樂金剛、本尊金剛、護法神、吉祥八寶等壁畫,總面積400多平方米,十分壯觀。
佛教自公元7世紀傳入吐蕃后,已在雪域高原流布了近1400年,隨著寺院的興建,佛教壁畫也隨之出現,并不斷發(fā)展、興盛。塔爾寺的壁畫數量龐大,且有多個種類。從制作手法和表現類型上看可分三種:一種是布幔畫,先選好布料,然后在布料上刷膠、上石膏粉,將畫繪制在經過處理的布幔上,再根據所放置墻壁面積大小鑲以木框,裝訂在墻壁上,此類壁畫被稱為“間堂壁畫”,在塔爾寺最多見,總共有170余幅;第二種是壁面畫,即在經過處理的白色墻壁上直接描繪的壁畫;第三種是在墻面上鑲嵌木板,經刨光處理,用膠和石膏打底,再描繪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