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這么一個說法:深山藏古寺。也曾有人寫過類似意思的詩:登臨古寺前,小草何芊芊。云霧山間繞,孤峰聳碧天。野花紅爛漫,茫茫樹生煙。日落余暉后,聲聲響杜鵑。所以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何一些偏僻的深山中會藏著古寺。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個藏著山西深山中的精品古寺——青蓮寺。
青蓮寺位于山西省晉城市東南十七公里的陵石山中。青蓮寺的下下邊是丹河,背依高山而建,與中國古代“面山背水”的風水建筑觀念十分吻合,整個寺院雄偉俊秀,別具一格,所有山崖的在內的一池清水年年不涸不溢。
摩崖上刻有東魏武定元年的題記。寺院分為古青蓮寺和新青蓮寺兩個部分;古青蓮寺是北齊天保三年到唐懿宗咸通八年建成并賜名叫“青蓮寺”。新青蓮寺始建于隋唐,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并賜名“福嚴禪院”。從唐代以后,每個年代均有所增建,院內古柏參天,銀杏濃密,幽雅素靜。
據了解,青蓮古寺創建于北齊公元550-559年,公元867年重修!這個廟宇屬于國家保護性文物,在修繕過程中發現了一個震驚的考古界的秘密!漢密!在北朝流行,在唐朝消失!佛教有一個特點,就是很快融于當地的文化,這是一種非常的特質,幾乎所有可以廣泛流傳的思想,都要有與時俱進的生命力。在這次發現的密宗實物,是全世界最早的!甚至超越了古印度的密宗實物!也許這就是佛教其實起源與中國的一個佐證。
在鼎盛的時期,青蓮寺香火鼎盛,建筑蔚為壯觀,這里曾經是佛教界的高等學府!藏經閣擁有5000多卷經書!就連西游記的男一號唐玄奘沒有翻譯完的經書也在這里完成了最后的整理。無數高僧大德慕名而來,這里曾經走出了一個非常“牛掰”的僧人匯遠禪師,曾經和北周武帝辯論過滅佛的是與非,被隋朝楊堅任命為佛教一把手,此人最牛的是創建了少林寺!因為,佛教的影響,無數高僧都到這里參觀學習,因此被譽為佛都。
隋朝、唐朝、宋代都對青蓮寺愛護有加,自然投資就很到位,這里形成了一個建筑群!可惜時間是一把刀,這個興盛一時的佛教圣地,被歷史摧殘了,就剩下兩個寺廟了!1400年足以抹去一切,可是考古的挖掘讓我們得以了解曾經發生的故事。乾隆九年,開始了一次大規模的維修,抬樓法!就是把整體寺廟拆開,然后再裝起來!羅漢堂由一層變成了兩層,一層是新建筑的,二層則是原來的古建筑。這座寺廟經歷各代的修繕,基本已經變成了混搭建筑。
青蓮寺內的主要建筑有天王殿、藏經樓、釋迦殿、羅漢樓、地藏樓及經堂、僧舍,有高有埃,左右分布的很對稱。釋迦殿既古樸大方,又雄偉壯觀,是懸檐歇山頂,頭栱肥碩,飛檐騰空,具有明顯的宋代建筑特色,殿內塑有釋迦佛本尊坐像及文殊菩薩、普賢二弟子,東西配殿樓上各塑廣法天尊、十六羅漢和地藏菩薩、和十殿閻羅,個個栩栩如生,威嚴肅穆。
寺院東邊有一堵山崖峭壁,崖上平坦如球臺,長寬各約一丈多,相傳是高僧慧遠禪師在寫《涅槃經》的擲筆臺,明朝的王國光有詩寫道:“高僧云臥到蓮宮,臺上傳經寫色空。落筆山頭乘鶴去,老松猶響雨蒼風。”的名句。在這個臺子的南邊建有款月亭,每當中秋之夜,便登亭向東看,遠遠的月亮從玨山峰間冉冉升起,所以名為“玨山吐月”,亭內的壁上還嵌刻有許多歷代文人墨客賞月的詩詞。
在亭子的梁架結構和石柱上都題有北宋時期的崇寧、熙寧等年號,由此可見這是宋代的建筑。寺內有還有許多唐、宋、明、清各代的石碑雕刻,有真、草、隸、篆書等。在寺南大殿的唐碑上刻有唐寶歷元年的佛殿圖,比西安大雁塔陰刻佛殿圖稍微晚點,在建筑史上也具有很高價值。
古代工匠在建筑上的造詣,讓人驚訝,古代工匠在雕塑上的造詣更加神奇,塑像的肌肉和血管都被精致的體現!展示了他們對佛教文化的認知和感悟!
以上就是關于這座在深山里藏著的精品古寺——青蓮寺的全部內容,希望對你們了解它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