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是一種積極的養老方式,無論在中國還是在國外,“養老+旅游”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潮流,通過多姿多彩的旅游、生活、娛樂等方式,提高老年生活的品質和幸福指數,修養身心。近年來,中國涌現出一批熱衷旅游的“活力老人”。傳統的旅游產品和養老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他們休閑養生、豐富生活和涵養靈魂的高層次需求。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日趨加重以及“四二一”家庭、“空巢”家庭的不斷增多,傳統的家庭養老已經不能滿足社會養老的需求。旅居養老是“候鳥式養老”和“度假式養老”的融合體,與普通旅游的走馬觀花、行色匆匆不同,選擇旅居養老的老人追求旅游目的、旅游行為、旅游效果的健康、環保和舒適。此外,旅居養老打造旅游業和養老業跨界融合的產業優勢,其帶來的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管理創新,或將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
一、旅居養老的市場分析
根據調查顯示,60歲以上老年人出行多會選擇8至15天中長期旅行。比重占總人群的43%,接近7成老年人在出游時選擇8天以上旅行。因此表明老年人擁有更多的時間用于旅行,中長期旅行更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從老年人經濟自評來看,城市老年人中,自評經濟狀況寬裕的近兩成。新一代老年人收入更高,觀念更新,有高品質養老的愿望與能力,將構成旅居養老主要的消費群體。
按照每位老人一年平均出3次,每次旅游消費1500元來算,中國老年旅游市場規模達到近10000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老年人對價格比較敏感,在假期上限制性很小,銀發族往往成為節后錯峰游主力,不僅形成了淡旺季市場的“互補”,也直接擴大了旅游業淡季業績增長的空間。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傳統養老模式再也不能滿足健康活力型老年人的多元化養老需求。市場上針對老年人的旅游產品以傳統的走馬觀花式觀光團為主,不能滿足老年人休閑養生、精神文化、心理慰藉等多元化需求。作為健康旅游時代的一個新概念,旅居養老追求旅游目的、旅游行為、旅游效果的健康、環保和舒適,已成為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
中國養老服務需求的滿足率僅為16%,有近84%的老年需求暫時還沒有的到滿足,養老產業尚處于“沉睡”狀態。養老產業將是目前以及未來較長時期內經濟的一個發力方向,可謂是養老產業的機遇期。預計到2030年,我國養老產業規模有望達到22萬億元。
二、旅居養老的特點
1、功能復合性
旅居養老不只服務于養老需求,也要服務于旅游需求,這就要求其必須具備養生保健與休閑度假的多重復合功能。
2、效益綜合性
旅居養老不僅追求經濟效益,而且追求包含社會文化效益在內的全方位的綜合性效益。
3、要素系統性
旅居養老是養老和旅游經濟的聚集區,是一個涵蓋多類因素的復雜系統,而且各類因素和子系統之間能夠構成共生互補的關系,以實現系統總體目標。
4、產業規模性
“養老+旅游”形成的項目不是景區,其管理經營的復雜程度更高,賣的不是門票,而是片區內的各種商品和服務。
三、如何做好旅居養老?
作為一種新型的養老方式,如何將互聯網技術優勢與傳統的旅游度假養老產業相結合,是旅居養老服務業新的拓展方向,需要線上線下同步配合。
推進“互聯網+旅居養老”,加快資源整合,一方面,可以促使養老資源增量、利用增效,通過利用新媒體技術引導全社會轉變養老觀念,突破傳統養老觀念對機構養老產業發展的制約。另一方面,有關部門和機構需要建立機構養老醫療保障資金統籌使用、便利結算以及機構養老補貼等制度,進一步釋放中高端機構養老需求,實現養老服務信息的共享。
發揮互聯網的信息傳播優勢,將互聯網融入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做到養老服務信息化,整合養老資源,推進“互聯網+旅居養老”,提升服務消費。一方面,推動旅居養老與“養老社區”高度融合。利用互聯網技術,把分散式的異地養老服務整合為規模性產業,并積極打造“智慧旅居養老”,使互聯網、物聯網技術深度嵌入旅居養老服務,推動政府公共服務、社會養老服務和志愿養老服務銜接配套。另一方面,推動旅居養老信息化服務與互聯網消費有機銜接。
旅居養老是養老觀念、養老方式的轉變,折射出來的是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進步。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旅居養老將受到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的追捧,市場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