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在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申請驗收認定中,安康市石泉縣成為陜西省3個入圍單位之一。近年來,石泉縣以旅游推動調結構、轉方式、育動能,先后開發建成10余處旅游景區(點),并相繼創建了3個國家4A級景區、4個省級旅游名鎮、7個省級旅游示范村。
作為石泉開發建設的特色小鎮旅游景區之一,8月10日,國際在線陜西頻道來到中壩作坊小鎮,一探當地旅游發展情況。
在陜南地區,移民搬遷是當地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之一。2011年5月,陜南避災扶貧移民搬遷全面啟動,有72戶245人因地質災害、洪澇災害威脅統一搬遷到石泉縣后柳鎮中壩村。但因產業支撐不夠,出現了異地搬遷戶外出打工的“空房”現象。
為讓異地搬遷居民安居又致富,2016年石泉縣實施“能人興村”戰略,也是這一年,石泉人陳國盛立足中壩村旅游資源和移民社區布局,返鄉投資成立統一的運營公司,將72家農戶閑置的一層房屋統一改造,建立中壩作坊小鎮,讓村民實現“樓上安居、樓下樂業”。
“我們幫助村民研究確定經營的項目,成立統一的運營公司幫助村民經營,經營效益好的店鋪也可以獨立經營。小鎮發展了3年多時間,我們一直將發展放在首位,創新經營方式。游客來到小鎮,可以游覽、體驗、購買,村民的店鋪就是‘線下’實體店;同時我們也會幫助村民進行‘線上’產品推廣和銷售。”陳國盛介紹道。
中壩作坊小鎮匯集了磨坊、油坊、粉坊、酒坊、染坊、醋坊、絲坊、糖坊、豆腐坊、掛面坊、中藥坊、鐵匠鋪等72項傳統老作坊。在阮小二油坊,老板石榮成一邊喊著號子“手要穩、出油多、奔小康……”一邊砸著木榨機的撞桿,展示著最原始的榨油技藝。“這種陜南最原始的榨油方式,能夠保證油的品質,榨出的菜籽油一斤二十多塊錢。我在小鎮向游客展示這項古老技術,也能使技術保留下來。”在石榮成的號子聲中,撞出了健康的菜籽油,也喊出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愿望。
手工扇子經營者李宗琴,已在小鎮里開了兩家店。李宗琴告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在五月的旺季,一個月的營業額能達到2萬多元,平時的淡季也能有1萬多。“我現在除了賣自己編的產品,還和村里的手藝人合作,我把編手工扇子的方法教給他們,再把他們編好的東西回收過來,在我的店里賣。”
不久前,為了扇子的事兒李宗琴還去了趟云南。“現在我的手工扇子已經‘出遠門’了。在云南有個老外也需要,我就把扇子賣到了云南。”李宗琴頗為驕傲地說道。
中壩作坊小鎮依山傍水,古樸的房屋,寬窄相間的石板路,村民就是“作坊”的老板,濃郁的生活氣息讓游客能夠靜下來、慢下來,置身其中。“我們是從山西來這里走親戚,無意中發現了這個小鎮。這里有山有水,景色宜人,在大城市大家都很忙碌,在這里能靜下心來,感受真的很好,以后還會帶著親戚朋友過來。”一位來自山西的游客說道。
除了旅游觀光享受慢生活,中小學生們還可以來到這里開展研學活動,體驗活字印刷、石畫等,古老的工具、傳統的技藝,讓學生和游客都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找到記憶中的鄉愁。
陳國盛說,通過小鎮,傳統文化在得到保護和傳承的同時,也為村民們帶來了收入。目前,中壩作坊小鎮的景區經濟和已經建成的電商扶貧基地,正帶動周邊8個村600多家農戶發展訂單農業,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