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對于宋朝而言可能是個罪人,但是對于中國文化而言他卻是一個大師。宋徽宗不僅僅精通書畫,在園林方面也有著極高的造詣。宋徽宗親自設計了一座以奇石聞名的皇家園林——艮岳。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座帝王親自設計的皇家園林。
宋徽宗曾命人在全國范圍內搜羅奇石,并修建了萬歲山,即艮岳。艮岳是一座因石成名,也因石而毀的園林,宋徽宗大肆四處搜刮奇石,使民不聊生,國力低微,最終北宋滅亡,曾有個元朝人感嘆:“萬歲山來窮九州,汴堤猶有萬人愁。中原自古多亡國,亡宋誰知是石頭?”
艮岳的起源
修建艮岳前,宋徽宗多次派人考察全國有名的園林以及自然景點,之后就開始動工修建。艮岳是模擬余杭的鳳凰山而設計的,園內疊山理水、建筑植物的布置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因宋徽宗對藝術的愛好,艮岳具有濃厚的文人園林色彩,同時也講究對詩情畫意的追求,代表了北宋園林藝術的最高水平。
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興工,宣和四年(1122)竣工,初名萬歲山,后改名艮岳、壽岳,或連稱壽山艮岳,亦號華陽宮。1127年金人攻陷汴京后被拆毀。宋徽宗趙佶親自寫有《御制艮岳記》,艮為地處宮城東北隅之意。
“掇山”,即疊石為山,乃中國園林置景的重要技法。宋徽宗在位期間,于汴京宮城的東北隅,營建的艮岳壽山(也稱萬歲山),在園林掇山方面稱得上集大成者,可謂“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勝”。據記載,此園岡連阜屬,東西相望,前后相續,左山而右水,后溪而旁壟,連綿而彌滿,吞山而懷谷。園內植奇花美木,養珍禽異獸,構飛樓杰觀,極盡奢華。當此園落成之后,宋徽宗趙佶曾親寫《御制艮岳記》,記載這一盛舉。
艮岳的構造理念
1.疊山
疊山,在宋代已取得了較大的進展,由原來的照搬式的模擬,轉變為在大景中取小景,山石也成為了園林中的單獨景點。園中奇石或做主景,或置假山之旁,或堆疊成石林,形式各異,是艮岳中一大特色。宋代人賞石玩石的風氣很濃厚,宋徽宗也不例外,艮岳中有來自五湖四海的怪異奇石,其中以太湖石為主,玩石要講究“瘦、透、漏、皺”,因此艮岳中各種怪異奇石遍布,后來金朝打敗宋朝后,將艮岳中的奇石當作戰利品,填充于金朝的園林中,由此可知艮岳中奇石的觀賞價值很高。
2.理水
艮岳內水系豐富,形式各樣,有湖、有池、有溪、有江、有泉等,幾乎包羅了所有水系的形態。園中水被山環抱,山水相依,或大或小,或方形或圓形。艮岳中的理水手法非常豐富,理水的技巧也有很高的水準,甚至可以在園中造瀑布,《作庭記》中記載:“置立表面平滑之水落石,潴水于瀑之上流,復令其水緩流而下,看似曬布狀。”
3.建筑
宋代時,建筑構造技術較唐朝有很大的進步,建筑外觀多樣,組合形式豐富多彩,總體是以沿軸線排列眾多四合院的方式來布局,錯落有致。艮岳中的建筑不僅具有使用的功能,同時也作用于“點景”或者“觀景”,如山間水濱處用以點景的亭、臺、樓、閣。建筑精致、種類豐富,有許多專門用于觀景的建筑也出現在艮岳中,好比艮岳中道觀、村落、酒家等建筑,使園內更顯生動活潑,具有強烈的田園水彩。艮岳在追求建筑意境的同時,也布置了很多與宗教有關的建筑,這種布置直接影響著后世皇家園林中宗教建筑的布置。
4.種植
艮岳中種有各式的草木花卉,它們沿著溪流山澗或孤植、或叢植、或者混合種植,遍布全園。園中的很多小景點和路徑都以植物命名,不僅凸顯了每個景點的特色,也使景點中融入了植物的意境。宋代的造園技術已有很高的水平,園藝技巧日益精湛,花、果的嫁接及栽培手法多樣,已達到“不以土地之殊,風氣之異,悉生長成”的程度。
艮岳的布局
整個艮岳以南北兩山為主體,兩山都向東西伸展,并折而相向環拱,構成眾山環列、中間平蕪的形勢。北山稍稍偏東,名萬歲山,山周5公里有余,最高一峰達90步。峰巔立介亭,以界分東西二嶺。據亭南望,則山下諸景歷歷在目,南山列嶂如屏。北望則景龍江長波遠岸,彌漫十余里。介亭兩側另有亭,東曰極目、蕭森;西曰麓云、半山。東嶺圓混如長鯨,腰徑百尺,其東高峰峙立,樹巨石曰飛來峰,峰棱如削,飄然有云鶴之姿,高出于城墉之上。嶺下栽梅萬株,山根結構萼綠華堂,梅花盛開時有“綠普承跌,芬芳馥郁”的境界。
堂側有承嵐、昆云諸亭。又有外方內圓如半月的書館,屋圓如規的八仙館。還有揮云廳、攬秀軒、龍吟堂、紫石巖、朝真蹬等景點綴其間。由朝真蹬可往介亭,但蹬道盤行縈曲,扣石而上,忽而山絕路隔,繼以木棧,倚石排空,周環曲折,形如艱險難行的蜀道。梅嶺盡處山岡向南伸延,其間有遍植丹杏鴨腳(銀杏)的杏帕。有栽于石隙土穴的黃楊,曰黃楊嗽。修岡之上成片的丁香間綴以磊磊山石稱丁嶂。又有在自然的頒石之下雜栽椒蘭,名為椒崖。
再往南已是壽山東南,西臨雁池,增土為大坡,坡東南柏樹茂密,動以萬數,枝葉扶蘇,如幢蓋龍蛇,是為龍柏坡。坡南又有小山,橫亙1公里,其景窮極奇妙,稱芙蓉城。萬歲山西有長嶺,自此向南綿亙數公里,與東嶺相遙望。山口石間有水噴薄而出,形若獸面,名白龍沜。周圍有灈龍峽、羅漢巖諸勝,間以蟠秀、練光、跨云諸亭點綴。又西為萬松嶺,青松覆被密布于前后,嶺半建樓,名倚翠。嶺上下又設東、西二關,關下平地鑿大方沼。沼中有洲諸,東日蘆諸,上葺浮陽亭;西稱梅諸,上建云浪亭。池水向東流入雁池,西出為鳳池。
中分為二館,東曰流碧,西曰環山,另有巢鳳館、三秀堂之屬。艮岳的南山稱之為壽山,山林蔥翠,望之若屏,雖然其方廣僅數公里,但前山兩峰并峙,山后岡阜連屬,峰巒崛起,望之千疊萬復,不知其幾千米。山南起大池,名雁池,池中蓮荷婷婷,雁兔棲止。臨池倚山有嚷嚓亭,取“鳥鳴嚓嚓”之意。《艮岳百詠》稱:“圣主從來不射生,池邊群雁態飛鳴。成行卻入云霄去,全似人間好弟兄。”
亭直北是絳霄樓。壽山南坡疊石作瀑,山陰置木柜,絕頂鑿深池,車駕臨幸之際令人開閘放水,飛瀑如練,瀉注到雁池之中,這里被稱作紫石屏,又名瀑布屏。循壽山西行,密竹成林,其內是四方貢獻的各種珍竹,往往本同而干異,又雜以青竹,故稱作斑竹麓。其間有小道透迄穿行。艮岳大門位于苑西,名華陽門,入門園徑寬于馳道,兩側奇石林立,著名的峰石有:神運、昭功、敷文、萬壽等,其中神運峰“廣有百圍,高六初,居于道中,外構亭以覆之”。
石側立碑,鐫徽宗親書御制記文。苑西仿農舍建西莊、山莊,周圍辟粳稼寂麻之地,山塢之中又有藥寮,附近植祀菊黃精之屬。萬歲山西北原有瑤華宮,后為火焚毀,丫是據其地鑿大池,名為曲江,自苑外引景龍江水,屈曲繞行,直至封丘門,池中有堂,曰蓬壺。西行為漱玉軒、煉丹亭、凝觀、圓山亭等。
整個苑中建筑則亭臺樓閣,齋館廳堂;山嶺則岡阜洞穴,巖崖帕壁;泉池則川峽溪泉,洲諸瀑布。更有喬木茂草,走獸飛禽,其勝概難以盡述。來到苑中,四向環顧,若在重山大壑幽谷深巖之底,而不知東京汴梁原是開闊平夷之地,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里竟是人工委積開鑿而成。因而徽宗萬機之余徐步一到,不知崇高富貴之榮。而騰山赴壑,窮深探險,綠葉朱苞、華閣飛陛、玩心愜志、與神合契,遂忘塵俗之繽紛,飄然有凌云之志,終可樂也。
壽山艮岳完工未久即遇金人圍城,及金人再至,圍城日久,欽宗命取苑中山禽水鳥十余萬盡投之沐河,并拆屋為薪,鑿石為炮,伐竹為籠籬,又取大鹿數百千頭殺之以饗衛士。至都城被攻陷,居民皆避難于壽山、萬歲山之間。次年春,祖秀復游,則苑已毀矣。
明代李夢陽曾賦詩嘆曰:“城北三土丘,揭薛對堤口。黃蘆莽瑟瑟,疾風鳴衰柳。云是宋家岳,豪盛今頹污。我聞帝王富,東南實罕有。鑿池通嵌竇,移山媚戶墉。岌眾樓觀臺,縱吸風雷走。巖陰翡翠吟,海窟蛟髦吼。燕趙矜麗人,搜剔充妃后。君臣互沉灑,斯道詛能久。嗚呼花石費,錨株盡官取。北風卷黃屋,此地竟誰守……”
艮岳的消失
靖康元年,艮岳修建完成不久,金人就圍攻汴梁,為了抵御金人的攻擊,宋欽宗命人將艮岳里的十幾萬只鳥禽投入了河中,把房屋拆下來當作柴火使用,將鹿殺了給士兵們吃,把艮岳在內的一系列宮殿的山石當作炮石,這時可以看出北宋的氣數將盡,只是在垂死掙扎罷了。汴梁被圍攻時,宋朝的軍民擁擠在艮岳中避難,他們瘋狂的在艮岳中豪奪,場面混亂不堪,此時艮岳已變得滿目瘡痍,林木凋零,園內建筑、奇石所剩無幾了。
艮岳被攻陷后,宋徽宗、宋欽宗被金擄走,趙構繼位,遷都臨安,臨走時將園內剩下的少量奇石運到臨安,再后來金人將艮岳中奇石拆卸下來,用于修建園林。此后艮岳便逐漸消失在歷史長河里,慢慢的被人淡忘了,只剩下少量遺石還保存至今。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關于一代帝王親自設計的皇家園林——艮岳的全部內容,希望對你了解它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