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東是寇準的發跡地,他在任縣令期間深受百姓愛戴,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勸農稼穡,傳播農耕。北宋太祖太平興國年間,寇準被派任歸州巴東縣令。當時的巴東,窮鄉僻壤,山大人稀,當地百姓多以狩獵為主。
青年寇準跋山涉水,了解民情,登巖攀崖,遍訪農戶??匆姲傩掌毡橐虏徽谏?、食不飽肚時,寇準上奏朝廷,請求減輕農民賦稅。同時以身示范,傳播農耕,并清廉勤政,秉公執法。不到半年時間,巴東現狀大大改變,政通人和、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
為勸百姓棄獵務農,寇準在城郊選了塊田地親自耕種,寫下《勸農歌》,并在田地路邊建了座亭子,派人在亭中推廣外地先進的農耕技術。寇準離開巴東后,人們將此亭稱為“勸農亭”。
自此,巴東進入農耕時期,但巴東的農耕文化又有自己的特點。一方面,巴東大山覆蓋,屬窮鄉僻壤之地,而另一方面,又因為長江與清江穿境而過,受到了多重文化的沖擊。所以,在農耕文化的表現形式上,形成了漁獵、農耕、采集相結合的多元復合式經濟。
農耕為主,兼顧漁獵、采集的多樣生活方式,隨著時代的綿延,在土家人心理上產生積淀,形成以下文化要素:
一是“喜漁獵”的行為方式。入山獵獸,臨淵捕魚,是土家人的重要生活習俗。土家族地區農耕文化日益發展并占據主導后,漁獵經濟在整個經濟中的成分下降,漁獵生產的經濟意義弱化,但這種綿延的生活方式卻造就了土家人“喜漁獵”的習性。冬日進山“趕仗”,春秋下河捕魚,成為他們的一種生活和休閑習俗。
二是重農輕商觀念,長期的農耕生活形成了土家人的重農思想,也導致了土家農學知識相對發達。與重農思想相對立的是輕商觀念,土家人認為經商是不務正業,土家人稼穡之外,不事商賈,絕不經商。重農思想一方面促進了山區農業經濟的開發,另一方面,又遏制了土家商業經濟的發展。
三是安土重遷心理。多元復合式經濟,使土家族能夠不依靠外界而獨立生活,加上歷代封建統治者實行的民族隔離政策,使土家人基本過著封閉式生活,長期延綿,視家鄉為樂土,不忍遷移的安土重遷的民族心理。
四是醇厚、樸實的民族情感,農耕文化的經典心理是崇尚樸實,土家人心理積淀了醇厚、樸實的民族情感。飲食上講究節儉、衣著不重華麗。關于農耕文化民族情感的描述,在《隋書》《鄂西少數民族史料輯錄》中均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