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古鎮,江南六大古鎮之一,位于蘇州市吳江區,太湖之畔,距蘇州市市區18公里。同里古鎮自宋代建鎮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同里舊稱“富土”,唐初改為“銅里”,宋時將舊名拆字為“同里”。
鎮區內始建于明清兩代的花園、寺觀、宅第和名人故居有數百處,“川”字形的15條小河分隔成七個小島,而49座古橋又將其連成一體,以“小橋、流水、人家”著稱。
同里古鎮1980年被列為國家太湖風景區景點之一,1982年又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鎮,著名景點“退思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2010年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千年古鎮,國際同里。在同里的每個旮旯都能看到這句宣傳語。“莫道園林小,佳景知多少。”已被列為國際文明遺產名錄的退思園是晚清私家園林的經典,也是古鎮的精華地點。園名取“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之意。退思園美化雋巧適度,全園儉樸濃艷,水面過半,修建皆緊貼水面,園若浮于水上。園內綠水泛動,古色古香,猶如步入天然水墨畫中。
退思園
退思園,建于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退思園布局獨特,亭、臺、樓、閣、廊、坊、橋、榭、廳、堂、房、軒一應俱全,并以池為中心,諸建筑如浮水上。
內宅建有十樓十底南北兩幢樓,以園主字號名為畹薌樓,是園主與家眷起居之處。樓與樓之間由“走馬樓”回廊貫通,南北一式落地長窗,五樓屋底掛落欄檻,檐廊相接,典雅明敞。復廊東西兩側各設樓梯,雨天不走水路,晴天又可遮陽,又為主仆上下時避讓。畹薌樓下另設下房數間,供侍者居用。內宅為園主居住及藏寶重地,因此內宅兩側石庫門均用清水方磚砌成,以防火防盜。磚木結構的封火門,據說在同里的明清建筑中,僅此兩扇尚屬原物,其馀都為近世復制。
耕樂堂
耕樂堂,位于西柳圩,陸家埭中段,朝東面河,系明代處士朱祥所建,由時任南京國子監學正里人莫旦撰文作記。朱祥,字廷瑞,號耕樂。堂名取其號。有樓、有園、有齋、有閣、有榭,園中置有荷花池,河池齊全胡石相砌,凹凸參差,清幽特別,是典型的明清宅第個性。
羅星洲
羅星洲是一塊集釋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的圣地,坐落同里鎮東,是浮如今湖面上的一個小島,只須乘小舟前往數分鐘便到達。沿途可賞識同里湖水鄉風光。
江南的湖泊與濕地,鮮活了這一方水土。古木蔥蘢的明清建筑,見證了這里的似水流年。恬淡悠然的同里人,還似當年一般守著這里的歲月靜好。同里——以自然之名為你留存千年故事。走進這一方水土,去尋覓,去體驗屬于你的生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