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杭大運河的北端,有一個依運河而“興”的南陽古鎮,而今南陽古鎮今隸屬于微山縣,位于微山湖北端,面積3.5平方公里。在這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北方的豪邁與江南的婉約相糅合,歷史的厚重與現代文明交織呼應。
南陽的歷史可追溯至戰國時期,至少有2200多年。在《史記》中,幾處提及“齊之南陽”。《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載:越王曰“愿魏以聚大梁之下,愿齊之試兵南陽、莒地,以聚常、郯之境”。
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南北大運河通航后,南陽成為運河岸邊的重要商埠。到了明代中期,南陽已成為古運河畔四名鎮(另有夏鎮、鎮江、揚州)之一。那時的南陽鎮商埠密密麻麻,素有“晴天不見日,雨天不漏水”的說法。南陽鎮地處京杭運河的中部,過去的人力船從南陽鎮北去濟寧和南去微山夏鎮均為一日航程。得水運之便,南陽成為大運河沿岸一處重要的中轉站,南陽鎮成了水上運輸和商品交易的交匯點和重要的商埠碼頭。
清初,南陽鎮由陸地變成湖中之島。數十年間,南陽這座興旺的運河碼頭和集鎮,經常處于南北逆流的不斷侵襲和威脅之中,時而被圍困,時而被水淹,迫使當地地勢不斷筑高,以免遭沉沒。東西長3500米、南北寬500米的南陽鎮終于在微山湖中四面環水地存留在運河兩堤上,顯現出它獨特的自然景觀。
南陽鎮,位于微山湖北端的南陽湖中,我們平時所說的微山湖其實是由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四個彼此相連的湖泊組成,而南陽鎮就位于湖最北端的南洋湖上,連接著古老的臺兒莊運河,京杭大運河更是穿鎮而過。北依濟寧城區,南靠江蘇豐沛,東鄰孔孟圣地曲阜、鄒城、西通牡丹之鄉菏澤,舊屬魚臺,今屬微山縣。除南陽島外,在空曠遼闊的南陽湖里,零星散落著80多個小島嶼,構成隔水相望的奇特北方水鄉景觀。這里擁有浩渺的南陽湖、清澈的運河,古樸的民風,沿運河而錯落有致的民居,以船代步的葉葉小舟,千頃荷花與藍天、碧水、野鴨、葦草,形成天然的水上游樂園,成為度假休閑的絕妙去處。
2200年的歷史沉淀,注定了南陽古鎮有數量繁多的名勝古跡。島上南陽閣、皇宮所、清真寺、康熙御膳房、南陽書院等名勝古跡經常讓游客流連忘返,駐足觀摩。
南陽鎮近年來以傳統古鎮格局和景觀為基礎,恢復了一些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樓閣和胡同。逢節慶日,在運河岸邊開展獨具地方特色的活動,例如當地居民跳一種“拉糧船”的民間舞蹈,或是舉辦廟會等。南陽鎮政府的一系列措施,使古鎮真正成為運河文化的活態博物館。
隨著南水北調的實施、大運河申遺的逐步推進,南陽古鎮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這座在微山湖懷抱中的小島,將以如詩如畫的湖島風情、獨具特色的運河文化、保存完好的古鎮風俗,展現給世人煥然一新的古鎮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