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國寺是被梁思成、杜仙洲等大師級學(xué)者盛贊為“罕見的國寶”、“無上的國寶”的遼代杰作,其大雄殿是幸存于今的遼代最大的木構(gòu)單體建筑,其宏大體量遠(yuǎn)超山西大同華嚴(yán)寺的薄伽教藏殿及天津薊縣獨(dú)樂寺的觀音閣。那些技藝卓越、構(gòu)思超前的遼代工匠,僅用稀稀幾根平立于地的木柱,便撐起了一片瑰麗的大遼天空,便為后人留下了只可模仿、不能超越的“營造法式”,以致元代那場震駭驚悚的大地震,都奈何不得這座古寺……
大雄殿內(nèi)七佛并列
奉國寺(俗稱大佛寺、七佛寺)為義縣最重要的建筑文化遺產(chǎn),它坐落于義縣城內(nèi)的東北區(qū)域,始建于遼開泰九年(公元1020年),初稱咸熙寺,不遲于元大德七年改稱奉國寺。其主要遺存為國內(nèi)現(xiàn)存的最古老最龐大的大雄殿,占地面積達(dá)1829平方米,其面闊九間(49.545米),進(jìn)深五間十椽(26.585米),建筑通高為19.93米(外檐柱礎(chǔ)下皮至正吻最高點(diǎn)),平面之長寬比接近2:1,殿身矗立于高大的磚砌階基之上。
大雄殿內(nèi)佛壇之上立彩塑“過去七佛”,自東向西依次為迦葉、拘留孫、尸棄、毗婆尸、毗舍浮、拘那含牟尼、釋迦牟尼七尊主像,皆結(jié)跏趺坐于蓮臺之上,以中央毗婆尸佛像通高8.6米為最高,兩側(cè)佛像略低。第七尊釋迦牟尼佛與前六尊略有差異:袒右袈裟、頭略向西轉(zhuǎn),似因其象征遼圣宗,而以此區(qū)別。雖經(jīng)后代彩妝,此七佛基本保持著唐遼佛造像法相莊嚴(yán)的遺風(fēng),這種七佛并列的制式,國內(nèi)僅此一例。
根據(jù)遺留下來的《奉國寺紀(jì)略》記載:
毗婆尸佛(佛身高二丈一尺五寸,佛掌長四尺,包括手指在內(nèi),寬一尺四寸,頭長四尺六寸,寬三尺,坐北面向正南,佛光高八米。):人壽八萬歲時(shí),此佛出世,種剎利,姓拘利若,父盤頭,母盤頭婆提,居盤頭婆提城,坐波波羅樹下說法三會,度人三十四萬八千,過去莊嚴(yán)劫中第九百九十八尊,過去七佛中第一佛,是為七佛之首。
尸棄佛(佛身高及掌之長寬,與毗婆尸佛同,惟頭部長四尺四寸,寬二尺九寸,面向正南坐,佛光高八米):人壽七萬歲時(shí),此佛出世,種剎利,姓拘利若,父明相,母光耀,居光相城,坐芬陁利樹下說法三會,度人二十五萬,過去莊嚴(yán)劫中第九百九十九尊,過去七佛中第二佛。
毗舍浮佛(佛身高及掌之長寬,與毗婆尸佛同,惟頭部長四尺六寸,寬三尺,面向正南坐,佛光高八米):人壽六萬歲時(shí),此佛出世,種剎利,姓拘利若,父善燈,母稱戒,居無喻城,坐婆羅樹下說法二會,度人一十三萬,過去莊嚴(yán)劫中第一千尊,過去七佛中第三尊。
拘留孫佛(佛身高二丈三尺,掌之長寬,與毗婆尸佛同,惟頭部長五尺七寸,寬三尺四寸,面向正南坐,佛光高八米):人壽四萬歲時(shí),此佛出世,種婆羅門,姓迦葉,父禮得,母善枝,居安和城,坐尸利沙樹下說法一會,度人四萬,現(xiàn)在賢劫第一尊,過去七佛中第四尊。
拘那含牟尼佛(佛身高及掌之長寬,與毗婆尸佛同,惟頭部長四尺六寸,寬三尺,面向正南坐,佛光高八米):人壽三萬歲時(shí),此佛出世,種婆羅門,姓迦葉,父大德,母善勝,居清凈城,坐烏暫婆羅門樹下說法一會,度人三萬,現(xiàn)在賢劫第二尊,過去七佛中第五尊。
迦葉佛(佛身高及掌之長寬,與毗婆尸佛同,惟頭部長四尺八寸,寬三尺四寸,面向正南坐,佛光高七米二零):人壽二萬歲時(shí),此佛出世,種婆羅門,姓迦葉,父梵德,母財(cái)主,居波羅奈城,坐尼拘律樹下,說法一會,度人二萬,現(xiàn)在賢劫第三尊,過去七佛中第六尊。
釋迦牟尼佛(佛身高二丈一尺五寸,佛掌長四尺,包括手指在內(nèi),寬一尺四寸,頭部長四尺八寸,寬四尺五寸,面向西南坐,佛光高七米二零):人壽減至一百歲時(shí)出世,種剎利,父凈飯?zhí)欤复笄鍍裘胛坏茄a(bǔ)處生杜率天上,名曰勝善天人,亦名護(hù)明大士,于十方界中現(xiàn)身說法,度諸天眾,為賢劫中第四佛,過去七佛中第七尊。
每尊佛像前塑有脅侍菩薩二尊分立兩側(cè),高2.5-2.7米,造型簡練,神態(tài)自然,其肌體及服飾衣紋的表現(xiàn),堪與大同下華嚴(yán)寺薄伽教藏殿之脅侍菩薩并美;佛壇的東西兩端,各塑一尊天王像遙相對視,像高皆3.5米左右,持杵站立,以至剛至猛氣勢與諸脅侍菩薩的柔美姿態(tài)形成對照;七佛主像前方與佛壇平行陳設(shè)7座石雕香爐及14座燭臺;主像背后有明代彩塑倒坐觀音像。
奉國寺為何供奉七佛?目前有三種說法。其一是遼圣宗遵其母蕭太后之命,因大乘佛教的流傳而塑七佛闡釋教義;其二是遼圣宗為緬懷母后蕭綽及六位已故功臣而作;其三是按“人王即法王”的觀念,以過去七佛分別對應(yīng)自遼德祖(追謚)以降的太祖、太宗、世宗、穆宗、景宗等六位先皇和在位的圣宗本人。目前看,第三種猜想的可能性最大。
奉國寺大雄殿形制獨(dú)特,向世人展現(xiàn)了中國古代建筑、雕塑、彩繪等藝術(shù)的輝煌,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shù)和科學(xué)價(jià)值,它絕對有資格躋身世界瑰寶之林,但需要耐心的等待。這個(gè)漫長的等待不僅是現(xiàn)實(shí)條件上的,更是人們的文化理念與審美意念層面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