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之所以能成為大家頻繁奔赴的目的地,絕對不僅僅是因為其破舊的老屋,還有其人文氣息和文化底蘊。
簡簡單單的石頭、紅磚、水泥,融合起來的感覺卻是千變萬化的。古村斜陽,春夏之際,來此閑晃,腳步踩在這樣的青石板街上,心里真是說不出的妥帖。這樣的古鎮,不在麗江,不在鳳凰,不在江南,而是在陜西漢中華陽。
華陽古鎮位于秦嶺南坡洋縣北部,自漢唐以來,這里一直是陜南北入關中的第一捷徑,是歷史上著名的古道驛站(儻駱古道)。
古鎮流水環繞,民居錯落有致,質樸大方,酉水上游東西兩河在古鎮前交匯,清道光年間雕梁畫棟的戲樓、鱗次櫛比的明清老宅、廟宇、堰渠、殘橋等遺存隨處可見。
華陽古鎮大氣、古樸、神秘。位居秦嶺腹地,太白山南坡,據陜西洋縣城78公里,迄今2000多年歷史。自漢唐起曾發揮過重要作用,盛極一時。連接秦嶺南北的最捷路徑儻駱古道從此而過,是歷史上有名的古道驛站、古軍事要沖、古經濟政治重鎮。古鎮現保存著完好的清末古民居建筑青磚鋪就的一條街、漢唐時期古棧道遺址、儻駱古道遺址、明清建筑古戲樓、華陽古塔等,隱藏著多少歷史興衰過往故事。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華陽氣候溫潤,生態和諧,宛如仙蹤。區內地形復雜、山巒疊嶂、千峰競秀、逶迤起伏、萬壑爭流、林海蒼茫,小氣候差異明顯,景區有種子植物2039種,脊髓動物248種,被譽為秦嶺野生動物的樂園。以朱鹮、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為代表的秦嶺四寶在這里齊聚繁衍生息,全國罕見。區內現有大熊貓80余只、占秦嶺大熊貓的三分之一,布密度和野外偶見率為全國之最。
華陽景區內崇山峻嶺與飛瀑流泉交錯分布,奇花異草與珍禽異獸相互映耀。陽春時節,山花爛漫,姹紫嫣紅,彩碟四處飛舞;炎炎夏日,四野滴翠,清風徐來,如入天然氧吧;金秋來臨,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滿目五彩斑斕;隆冬歲月,銀妝素裹,粉堆玉砌,一派北國風光。經常可見憨態可掬的大熊貓游走河谷,爬樹戲水,毛色金黃的金絲猴群居密林,騰躍攀援,威武雄壯的扭角羚成群結隊,撒歡山野,幻若仙子的朱鹮翩翩飛舞,徘徊流澗。古鎮上小橋流水,石板街、青瓦房古香古色,街頭就可體驗唱戲、說書、雜耍賣藝、花轎迎親等民俗活動。周圍群山如綠色的海洋,古鎮形似河中的小舟,儼然一幅天然和諧的山水畫卷。
華陽古鎮,早在秦漢就形成較大集鎮,唐宋設縣治,當時常住人口達到3萬人。始于漢代、興于唐宋的儻駱古道與褒斜道、子午道、陳倉道并成為穿越秦嶺的四大古道,是歷史上長安通往蜀地和大西南各地的交通咽喉。儻駱古道唐朝有兩位皇帝南避漢中均曾在此駐仳。華陽縣縣城墻殘垣輪廓尚在,宋元時期的華陽鎮古塔和古戲樓風格獨特,文武官員衙門,客棧,當鋪,酒樓,茶樓等鋪板門一條街600多米300余間。古鎮人家門楣上都有匾額,如“奕代流芳、大德人家、纜籠松茂”等,盡顯厚重的文化歷史。
墨色的木板門鋪面,灰瓦,恬靜的街道,奇異的版畫,精湛的木雕,青磚灰瓦,槅門垂花,是深山中罕見的明清時期古鎮風貌,至今保存完好。古鎮民風淳樸,田園風光秀美,鎮內兩水相繞,構成奇特的“船形古鎮風貌”。秦蜀古棧道和古城堡遺址猶存,鋪板老街與古塔舊戲樓尚在。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和瑰美秀麗的自然風光使古鎮散發著灼灼光芒。文人墨客路過華陽留下了千古絕句:“城在山頭市在舟,萬家煙火一船收;上有寶塔系古舟,下有魁樓鎖咽喉;山環兩岸排衙走,水插三道繞曲流;莫道華陽無名地,石有將軍嶺臥牛”。
走在青石板鋪成的街道上,游覽國寶家園,感受千年古鎮,品味秦風楚韻,領略到了這里獨似又回到了從前“儻駱古道”的繁華景象,秦嶺深處的小鎮竟如此繁華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