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絲綢之路”和“唐蕃古道”交匯延伸的要沖之地,有一座曾經被譽為“金城西大門”之稱的古鎮,名曰河口古鎮。而如今,這座古鎮卻已經朝著特色歷史小鎮的方向快速發展。
河口位于西固區西北部,地處莊浪河、咸水河與黃河交匯之處,東與安寧區、皋蘭縣接壤,南與臨夏州永靖縣隔河相望,西臨紅古區,北依永登縣,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清代以后,因古鎮上的大部分居民姓張,這里就被稱作張家河灣,亦稱張家河口。同治元年始,在此建成“莊河堡”。
早在漢魏時期,這里就是通往河西走廊、湟水流域的交通孔道:西北有蘭州-和口-新疆的通道,西南為蘭州-河口-青海的要道。這里不僅是古絲綢之路上通商旅游的重鎮,也是軍事上的天然屏障,同時還是蘭州通往青海、西藏、新疆等地的交通要道,也是重要的國際通道。
河口古鎮積淀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史料記載,唐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奉旨與吐蕃松贊干布聯姻,她從長安出發,歷經隴山、天水、隴西到蘭州,由河口渡過黃河,經過3年長途跋涉,終于抵達拉薩。河口古鎮村北有座蓮花山,藏傳佛教傳說,文成公主正是在河口蓮花山被點化成佛的。
目前,河口古鎮全鎮8個行政村,1.4萬多人,以前主要以發展農業為主。這幾年,西固區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旅游和鄉村旅游,啟動了河口古鎮項目建設,給河口鎮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
據了解,通過古鎮項目建設,河口鎮牽頭實施了77項投資1.71億元的項目,涉及歷史遺跡修復、基礎設施完善、配套設施改造等多個方面。通過建設,鐘鼓樓、臥橋、四個城門、四個牌坊、古碼頭、四街十七巷門樓牌匾等標志性項目恢復工程及沿街115戶民居和核心區其余313戶民居的外立面改造、東西風雨走廊、水車及37戶古民居保護性修繕等工程均已完工,古鎮的標志性歷史遺跡得到全面恢復。同時,核心區道路鋪設工程、古鎮亮化綠化工程等項目建設也已竣工。海關、棋院、石院、紗燈工坊、左公柳、十里黃河金岸木棧道成了古鎮“網紅”景點。
對于距蘭州市核心區47公里的河口鎮來說,僅僅修復一座古鎮、打造一些“農家樂”、開放一些民宿是不夠的。隨著人們對鄉村旅游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河口古鎮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需要有特色旅游項目作為吸引游客的支撐,被稱為“水舞秀”的華夏文化展示中心便是增強人氣的重要項目之一。
與此同時,4.8公里長的黃河觀光木棧道和集觀景、休閑、娛樂、體驗于一體的酒吧風情街,以及占地186萬平方米,集戲水、滑梯、漂流、特色餐飲、溫泉等于一體的黃河水文化展示體驗中心等項目的開工建設,將進一步為河口古鎮聚集人氣。
在發展旅游的同時,河口的農業也走上了特色集群發展之路。依托田園綜合體、農村“三變”產權制度改革等優惠政策,河口鎮重點打造了張家臺傳統農業、明德首石發休閑觀光設施農業,在張家臺村和大灘村建成1100座溫室和鋼架大棚,發展以西紅柿、西甜瓜、白菜、甘藍、娃娃菜等為代表的高原夏菜。
旅游項目能帶來游客,人氣會給農業帶來消費者,農業則會增強旅游產業聚集力。隨著古鎮及配套項目的逐步建成開放,河口鎮的經濟將朝著高質量快速發展的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