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縣仙人鄉石跪村,地處黒硯水河發源地上游右側東部一支流溝內。距盂縣城28公里。原村名石柜村。因村前有一長方形巨石,形狀如“柜”而得名。后因“柜”與“跪”方言音近,逐漸人們稱為石跪。現村中長方形巨石已看不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學大寨打壩治河,將村內主河道造為農田,已將在村前的巨石填于農田之內。
石跪村,下轄有東掌、錢溝、花蓓、西掌自然村,西掌原有一山北村遷居的王姓一家人居住(現無人居),錢溝、花蓓現均無人居住。花蓓原是一家清末年間從北下莊鄉堯子門遷居到此地的付姓人家。東掌村現還有7戶人家居住,其中有一老人年已98歲高齡,女,名王秀妮,屬兔,農歷11月初六生日。據老人講,她17歲從山北村娘家王氏,嫁到小魚村劉家,后搬遷至石跪東掌村。
關于美麗鄉村石跪村有三個傳說:
1、石跪村的石柜就是當年八仙云游聚會時,遺落下的一件寶柜,里面有百花、百草、百樹、百葉等綠色種子。此地自從有了這口仙人石柜后,原來寸草不長的荒山、顆粒不收的荒地,一夜間長出綠色的風景,吸引了眾多的姓氏前來安居樂業,村名就叫石柜。隨著時光的推移,這口石柜更加神奇,無論是本村人還是外鄉外村的人,只要到石柜前祈禱求財皆能獲得意外的寶貝,祈禱平安健康皆能獲健康長壽。誰知這故事傳到萬里之外的異國他鄉,一伙搶盜公開宣稱要來搶寶。聰明的鄉親們知道后為了護寶,立即將石柜改稱石跪,并將一塊形狀如跪的石頭放到距村不遠的地方,吸引搶盜,結果愚蠢的搶盜真的把石跪當成石柜搶走了。從此人們逐漸稱石柜為石跪。
2、石跪村的石柜本是古代一位開國將軍在此犧牲遺落下的一件軍用寶柜,石柜中藏有虎符、寶劍和進攻、防御皇訣。據說誰要有幸拿到打開石柜的鑰匙,習之能戰無不勝、保家衛國。
與這個傳說相關的證據就是石跪村村內有一墓堆,人稱“將軍墓”。其故事名不見經傳,也無碑石瑣記。只是一代代人口口相傳:不知何朝何代,有一將軍領兵,穿盔帶甲從冀境跨入晉地盂縣仙人鄉小魚村時經過,行其石跪自然村東掌村后的攀節嶺,忽中山風后感冒,不治而身亡于石跪村中。死后,因村中無厚土層所埋葬,所有的軍士便脫下自己穿的鞋子,用鞋子在山坡處將土運到村頭河岸邊,方把“將軍”埋葬于現在人們看到的古傳之地。該墓冢在一進村頭的三角地前角,墓冢上松槐翠綠,草木橫生,千古之謎不解于丘冢。
2015年8月仙人鄉石跪村村支兩委為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對將軍墓進行了保護維修,并新建了石刻的將軍亭,供后人追憶。
3、上世紀文化大革命期間和農業學大寨期間,一些紅衛兵小將和社會青年受“破四舊”(破除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立四新”(樹立新思想、新文化、新風俗、新習慣)思想影響,想到石跪村把石柜砸碎,鄉親們為了保護美好的傳說,就在打壩治河造田勞動中,把傳奇遠久的石柜填于農田之內。聽石跪村老鄉們說,現在這塊土中藏著石柜的寶地年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而神奇的石柜到底埋在這塊田的具體哪個位置了,誰也記不得了,但是在石跪村的人心里都一個故事中的石柜。
石跪村內原居住過十四姓氏。當地流傳一順口溜,曰:“施戴付蔡姜,武郭劉謝王,兩李趙高楊。”。此順口溜及概括了當地居戶姓氏全部。
石跪村前,現新筑縣級公路盂縣仙人鄉山北村至河北省平山縣塔崖鄉莊洼村的三級公路。游覽著名的盂縣境內太行山處的天然“玉華洞”必經過石跪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