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允古鎮位于普洱市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城,是中國至今還保存著的最后一個傣族古鎮,已被列為傣族歷史文化名城。娜允古鎮迄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娜允即傣語內城的意思。娜允古鎮的房屋是傣漢兩個民族不同風格合璧的建筑群。
這是中國的最后一個傣族古鎮。迄今為止它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娜允”即傣語“內城”的意思。內地和邊疆的交流在這里形成了傣漢兩個民族的不同風格合璧的建筑群。
孟連娜允古鎮自元代起就是孟連土司駐地,也是云南建立土司制度最早的地區之一,孟連刀氏世襲土司家族,統治元、明、清、民國4個時期、歷經28任,歷時達660年之久。
孟連宣撫司署,傣語稱“賀罕”意為:金色的王宮,是娜允古城的核心、歷任刀氏土司的衙署和府邸,在傣族封建領主制社會中,享有較高的地位和聲譽,人們習慣稱之為土司府。
娜允由“三城兩鎮”(上中下城和芒方崗、芒方冒)組成。土司時代,娜允古鎮上城是土司及家奴居住的地方,娜允古鎮中城是官員和家屬的居住地,娜允古鎮下城則是下級官員的住處,芒方崗和芒方冒是林業官和獵戶居住的寨子,孟連宣撫司署位于上城的最高處,上、中城佛寺也巍然屹立在宣撫司署的附近。孟連宣撫司署,傣語稱“賀罕”,意為金色的王宮,土司“召賀罕”,即為金殿之王。
整個宣撫司署的建筑由門堂、議事廳、正廳、東西廂房、糧倉、廚房組成。雄偉的議事廳分上下兩層,底層空曠涼爽,過去是大臣們休息的地方,現在游人三三兩兩的坐在欄座上喝茶小憩。按傣族的規矩脫鞋上二樓,滿目皆是各種珍貴的藏品和講述宣撫司署歷史的壁畫,精致的竹編藝品、珍奇的貝葉經、金銀飾品,其中還有朝廷賜給歷代土司的官服、旗幟、金傘和寫有漢、傣文字的公文及宣撫司的生活用具等等,特別是一襲清朝皇帝賜的蟒袍,繡著云朵、飛鳥、騰龍、浪花,光彩奪目,可謂華麗無比。百年滄桑,1965年孟連宣撫司署就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不僅是傣族歷史的見證,也是孟連14個世居民族團結友愛的象征。
孟連宣撫司署是一座傣、漢合璧的古建筑群,是云南清代土司衙署的典型代表,同時也是娜允古城政治文化的中心,于1965年被列為首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縣人民政府在此成立了民族歷史博物館,1998年被省委、省政府列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