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很多地方都流傳下來了很多的古代寺廟建筑,這些建筑對于研究我國佛道文化,領悟古代人的思想內涵,了解宗教文化歷史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今天我們來盤點下遼寧的寺廟建筑,看看它們分別有哪些建筑特色?
大悲寺
海城大悲寺,坐落于遼寧省海城市毛祁鎮一山坳中,四面蜿蜒環山,山門前有放生水庫,環境清幽,為寂靜修行之處。寺院依傍山勢,建筑初具規模,已建成山門、天王殿、七佛殿、大悲殿、藥師殿、藏經樓、法堂、禪堂、念佛堂、客堂、齋堂、云水堂、僧寮等。寺院建筑大體是以灰色調為主,青磚灰瓦,沒有絢麗的色彩,沉穩莊重,為修行而建,體現修行原則。
北普陀寺
歷史名城錦州西北一座群峰險壑逶迤伴繞,飛泉云岫橫生妙境的名山圣地。這就是聲震遼海、譽播京華的北國第一佛山——錦州北普陀山。北普陀開山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豐富深厚。寺院內龍光清嵐,梵音悠揚,觀音慈航,佛祖瑞祥,為遼西弘法觀光圣地。
青巖寺
青巖寺風景區位于遼寧省錦州北鎮市常興店鎮西部,是閭山主要瀏覽勝地之一,國家4A級景區,占地13平方千米,距北鎮市25公里。青巖寺始建于北魏,興盛于中唐,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悠久歷史,它文化底蘊深厚,佛教氛圍濃重,為渤海國僧人釋·貞素所建,原稱千秋萬古寺,明代易名青巖寺。寺中尤為上院“歪脖老母”名聞天下。
朝陽寺
遼寧省鳳城市朝陽寺坐落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鳳凰山,地處鳳凰山游覽區西山景區,海拔880米。這里景色優美,氣候宜人。春來百鳥爭鳴,百花競艷;夏季綠意蔥蘢,林幽壑深;秋天層林盡染,如詩如畫;冬來素裹銀裝,妖嬈多姿。乃一處人間仙境所在。朝陽寺的奇山異景與長城比,奇峰險山與九華山高聳并列同行,傲雪冰霜,四季青松。佛陀的教誨,高深的佛法,攝壽著十方眾生。
祖越寺
祖越寺位于遼寧省鞍山市千山風景區,是千山五大禪林之一,遼寧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祖越寺相傳始建于唐朝,原名靈巖寺,金代曾是皇家寺院,金世宗之母貞懿太后曾靜修于此,明嘉靖年間大部毀于山洪,1572年(明隆慶六年)選址重修。祖越寺風景點最早有十一處,即三臺、鵓鴿崖、八寶琉璃井、來鶴亭﹙四松亭﹚、彌勒峰、一覽亭、玲瓏塔、正直松、雙石塔、靈巖峰、無幢塔,其中以彌勒峰最為著名。
中會寺
中會寺是千山五大禪林之一,位于千山仙人臺景區的五老峰山坡上,因為北有龍泉、祖越寺南有大安寺香巖寺,而安居于中心位置。是千山諸高僧開會、議事講經說法的道場,故名中會寺。其四周的壑谷中梨樹很多,五月漫山遍谷,一片雪白,香氣四溢,又叫香雪寺。
大安寺
千山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古往今來,廣大勞動人民用勤勞的雙手,世世代代裝點著千山,雕梁畫棟與風聲塔影互映成趣,創建出燦爛的千山文化。同時,歷代眾多的達官顯宦飛文人墨客,以至于位居九五之尊的封建帝王亦紛紛慕名遨游千山飛吟詩作賦、題匾贈聯,為千山文化添上一股清新的溪流。僧道兩眾又把豐富的宗教知識飛精湛的建筑技藝融進千山文化之中。
慈恩寺
慈恩寺東臨萬泉河,有萬柳塘公園、帶狀公園環繞,優雅而清凈。寺內碑文有載“天聰二年復興古剎”云云,清順治元年(1644年)建成大殿、韋馱殿、兩廊。后因年久失修而洇沒。民國元年(1912年),步真和尚主持重修,先后建山門、天王殿、配殿、鐘鼓樓、禪堂、念佛堂、兩廊、比丘壇。
般若寺
般若寺位于遼寧省沈陽市河區大南街若寺巷8號。高僧古林禪師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修建,宣統元年(1909年)、民國十三年(1924年)兩次重修。20世紀60年代中期遭到破壞,1979年后進行了維修,重塑佛像。1984年10月為建寺三百年紀念,又進行了修繕,并舉行了佛像開光儀式。
奉國寺
奉國寺位于中國遼寧省錦州市義縣。奉國寺占地面積約6萬平方米。奉國寺是中國國內現存遼代三大寺院之一,其標志性古建筑——大雄殿是古代遺存最大的佛殿,殿內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泥塑彩色佛像群。其中,大雄殿是遼代佛教建筑的最高成就,代表了十一世紀中國建筑的最高水平。
寺院是一個培福修慧的地方,燒香拜佛的意思在于可以表達對佛陀的敬意、感激和懷念,可以達到去染成凈,奉獻人生,覺悟人生的境界。無論作為遼寧改開的一大標志性成果,還是作為遼寧的一大風景,遼寧的寺廟建設正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