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衛高廟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區城北.建在接連城墻的高臺上(包括高臺下的保安寺)。據傳,始建于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經歷代增建重修,至清代已成為一處規模較大的古建筑群,表現出寧夏古建筑的風貌。它與“大漠奇觀”齊名,是中衛兩大景觀之一。
高廟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廟,很奇特。廟的磚雕牌坊上有一副對聯:“儒釋道之度我度他皆從這里”;“天地人之自造自化盡在此間”。橫批是:“無上法橋”。廟里供奉不僅有佛、菩薩,還有玉皇、圣母、文昌、關公。佛、道、儒三教的偶像,濟濟一堂。
高廟前有保安寺,山門朝南,兩側建有廂房,正面為單檐歇山頂的大雄寶殿。殿后為高廟,有24級臺階,拾級而上,經牌坊、南天門、中樓,最后是高達三層的五岳、玉皇、圣母殿。這些主要建筑,都在一條中軸線上,它們層層相因,逐步增高,氣勢雄偉。在高廟主體建筑的兩側,還有鐘樓、鼓樓、文樓、武樓、靈官殿,地藏殿等配殿。在僅2000余平方米的高臺上,建造了近百間九脊歇山、四角攢尖、十字歇山、將軍盔頂等各種類型的殿宇。
登上高廟的最高層,又是一番景象。古人詠頌此景:“蘆花飛雪漲晴漪,煙雨冥檬望益奇。點點白鷗深處浴,扁舟遙動五湖思。”那簡直是一幅壯麗而又清淡的巨幅國畫。極目云天,潑黛浮藍;大漠綠洲、黃河、長城盡收眼底。近處,云蒸霞蔚,似乎赤城霞、峨媚雪、巫山云、瀟湘雨、錢塘潮。廬山瀑布均生于此,催人遐思,感慨萬千。這時,從遠處飄來的瀚海駝鈴又那么深沉悅耳,游人猶如沉浸在詩中畫內。
高廟以高取勝。在僅4000余平方米的高臺上,筑有260多間重樓疊閣。整個建筑群分兩部分,前低后高,層層疊起,形如鳳凰展翅。前院為保安寺及其山門,上為南天門大雄寶殿、中樓,最上層是五岳廟、玉皇閣、圣母宮,有木梯與中樓通。主體兩翼分別是鐘鼓樓、文樓、武樓等陪殿。南北向中軸線上,建筑物層層緊扣,步步增高,左右對稱,上下呼應,亭廊相連,迂回曲折,檐牙相啄,翼角高翹,加上九脊歇山,四角攢尖,十字歇山,將軍盔頂等造型別致的屋頂,構成一座氣勢雄偉、風格迥異的建筑群體。在高廟的磚雕牌樓上有一幅著名對聯:“儒釋道之度我度他皆從這里;天地人之自造自化盡在此間。”橫批是:“無上法橋”。可見當年這里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宗教場所。
高廟最著名的體驗景地當屬高廟地獄。高廟地獄建造在高廟地基之下,為中國四大古地獄之一。其結構為一巨型宮殿,內設十殿閻羅、六曹判官、鋸解、鐵磨、鐵床、油鍋、刀山、火海等地獄刑具及鬼吏塑像等。結合人間百態,表現人死后到陰間接受評判的過程,體現了佛教“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理念。
中衛高廟整個建筑群重樓疊閣,亭廊相連,翼角高翹,構成了迂回曲折的內外空間,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寧夏古建筑的精湛的藝術風貌,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