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的老齡化,正以全球最快的速度來臨。專家預計,到2050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或將接近5億。在這一趨勢下,以“健康養老”為核心的康養小鎮以雨后春筍之勢在中國興起。
“康養小鎮的主要模式還是以大健康和度假為主。大健康包括高端醫療和養生,度假又包括分時度假和候鳥式度假。”知名地產大V徐景升多年研究觀察中國文旅小鎮的發展軌跡,這些年,他明顯感覺到,繼文旅小鎮風潮后,康養地產的時代已悄然到來。
今年5月,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到2030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16萬億元。在康養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面前,康養成為中國特色小鎮建設中的新浪潮。
“真正的康養小鎮需要同步實現度假和養生需求。度假就是旅居和居住,養身就是養老與康復。這些因素,缺一不可。”徐景升認為,目前興建的一些康養小鎮,其實是以地產為主打,康養板塊的配套不夠成熟,有些康養地產甚至自身資源環境都不夠優秀,有可能造成概念先行,實際的康養服務并不到位。
在中國特色小鎮的打造中,新興產業向來是推動小鎮發展的引擎。比如,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地理信息小鎮以地理信息產業為核心,隨著小鎮基礎設施及酒店、餐飲、娛樂等配套設施完善,相關企業入駐,以年稅收額8億元成為特色小鎮典范。
到2030年,面對16萬億元的大健康產業,康養小鎮將有巨大市場需求,但從規劃與運營上,面臨更加專業和復雜的局面。
“從產業的角度,康養被視為大健康,就是把‘養’稱為‘養老’。”徐景升認為,之所以康養小鎮目前還沒有很成功的案例,在于養老與健康配套服務的復雜與艱難,“做好康養小鎮,如果沒有人,沒有自然環境,沒有真正做好健康和養老的心態,不會做出成功的產品。”
搶占康養先機
“我們每天就在黃山腳下辦公,一推窗,眼前就是黃山。”榮盛康旅黃山公司營銷副總經理李濤談及黃山豐富的旅游資源時,不免話鋒一轉,“但我們平時太忙,也沒時間看一眼風景。”
僅黃山一地,榮盛有四個主打“養老”的項目同時聯動,總投資300億元,分別是圍繞著黃山、九華山和太平湖的金盆灣康養小鎮、浦溪水鎮、溫泉養生谷、蓮花國際。
要真正讓人們離開城市,去往風景秀麗的康養小鎮居住,最大的難題就是能否提供相應的醫療保障。
在距離黃山北門2公里處,占地2600畝的浦溪水鎮還在建造,依稀已現雛形。依水而建的徽派建筑空無一人,沿街商鋪里傳出裝修的轟鳴聲。在這條未來的商業街旁邊,榮逸度假酒店即將試營業。
先建配套,再建項目,是榮盛操盤康養小鎮的策略。在配套的打造中,不但包含游客中心、演藝中心、酒店、溫泉度假村、商業街、民宿,也有針對養老需求的“人體4S店”和“旭輝學院”,前者為老人的慢性病、日常疾病和術后康復提供治療護理,后者則是供老年人娛樂學習的場所。
“康養小鎮對資源的依賴性很強,選址都是自然環境最好的地方,比如海邊、森林、溫泉。”徐景升說,僅黃山一地,就能誕生四個康養地產項目,更多是凸顯稀缺的自然資源優勢,并依托當地的人文、生態與徽派文化來做文章。
“大健康”風潮
健康是打造康養小鎮的核心,而保障健康依賴專業醫療產業環境。這一點上,康養小鎮有別于一般的特色小鎮,更講究功能性。
“為老人提供醫療服務是最難的。”一位金融保險業資深從業者認為,所謂康養小鎮,并不是住在青山綠水間就是養老。康養中的“健康”,意味著要為老年群體提供持續不斷的醫療幫助,“從這一點來說,養老地產靠的不是硬件,而是軟件,需要專業的醫療服務人才。”
在中國文旅小鎮中,“神盤”阿那亞的社群文化已經成為業界標桿。事實上,阿那亞操盤手馬寅所效仿和學習的對象,乃是位于北京延慶古崖居旁、坐擁五千畝綠化園林的“奧倫達部落”。
當地產商還在轉型學習如何建設社區、運營社群時,“奧倫達部落”的創始人劉向陽早已洞察到養老產業的大趨勢。這個曾在3小時內創下7.8億元銷售奇跡的“神盤”,也早已從“社群文化”轉向了“大健康”。
2017年,“奧倫達部落”成立健康養老產業中心,打算深耕養老產業,并推出主打康養服務的“樂齡薈”。奧倫達部落相關負責人稱,他們一直致力于老齡化和產業研究,從預防醫學、基礎醫療和精準康復三個層面為老人提供健康保障。目前“奧倫達部落”已經公布在全國建立10個特色小鎮。
如今,“奧倫達部落”里最醒目的建筑就是心身健康(醫學)博物館,通過整合頂尖醫療資源、購買國外醫療設備,實現居住者的療愈系統工程。據2017年成立時的數據,該博物館邀請的名醫團隊中,有30多位享受國務院政府專家津貼。由此,特色小鎮轉向“大健康”風口,跨界健康產業,也掀起一股熱潮。
2019年,國家將投入3000億元支持“康養+旅游+地產”模式。從康養到康養旅游,包含太多垂直細分領域,每個領域都需要系統性的布局。康養產業也會因消費群體、市場需求、關聯產業和資源的差異,出現不同的類型。
就目前來看,中國康養小鎮還沒有成為范本和經典的案例。一方面,一些康養小鎮因為遠離城市,入住率低,相關配套因成本高昂而無法實現。另一方面,康養地產項目缺乏專業的醫療機構支持,難以提供持續性的運營服務,導致口碑不佳。康養小鎮既不是養老院或醫院,也不僅僅是風景秀美之地,人們需要的是一個能滿足生活娛樂方式的同時,能頤養天年的宜居地。
康養產業已被中國多地列入“十三五”規劃,但目前行業還處于初級規模。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估,中國康養旅游的市場規模在2020年將達1000億元左右。如何在這片藍海中規劃好一個真正有口碑的康養小鎮,或許需要更長時間的探索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