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港古鎮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西北,東瀕湘江,與銅官鎮隔江相望,南臨老溈水,西與格塘接壤,北面毗鄰喬口鎮。靖港古鎮坐落于湘江西岸,曾為三湘物資集散的繁榮商埠,美名“小漢口”。
靖港原名蘆江,唐朝大將李靖曾在此駐軍,因其治軍有方,從不騷擾百姓,故后人將此地改名為靖港。靖港曾為湖南四大米市之一,又是省內淮鹽主要經銷口岸之一,商賈云集,市場活躍,為境內第一繁榮集鎮。
古鎮無需門票。古鎮中的各個陳列館和景點需要購票。景點套票80元(包括:中共省委舊址、宏泰坊、靖港族譜陳列館、八元堂(寧鄉會館)、江南民俗文物館、恐龍化石館、毛澤東手跡展覽館、陶承故居、鋤禾源、隕石館、軍艦展示基地、曾國藩靖港水戰遺址)
靖港族譜陳列館
邦國有史,州縣有傳,事故有典,氏族有譜,構成了中華民族悠久而光輝燦爛的歷史。
族譜是記載氏族世系的文書,蘊藏著大量的人口學、社會學、民族學、經濟學、人物傳記、系統制度以及地方資料。靖港地區有眾多姓氏,生于斯,長于斯,少數世居本土。元末明初,湖南幾經戰亂,喋血千里,遍地荒蕪,人口大減。于是便有外籍大量移民過來。眾姓族丁為開拓靖港,自古到今,繩繩繼繼。在各安危靜亂時期,涌現了不少可歌可泣的人和事。靖港族譜陳列館,集中展示靖港地區139個姓氏的源流、派語(字輩)、遷徙情況。在古鎮的族譜陳列館,集中展示靖港地區139個姓氏的源流、派語(字輩)、遷徙情況。
江南民俗文物館
江南民俗文物館,由花轎館、千尊古神殿、珍藏館三個小館組成。館藏以明清民俗文物為主,可上溯至五代唐朝,總計上萬件。民俗文物多為古代百姓喜慶、祭祀等大型活動中的常見物品,花轎、面具、佛像、各類珍稀文物,勾勒出一幅幅鮮活的先民生活場景,集中反應出當地獨具特色的民間風俗。
恐龍化石館
恐龍化石館里陳列著從云南的祿豐縣運過來的恐龍化石,稱為祿豐龍,它身長八米,體型龐大,頸部較長,但頭比較小,屬于植食性恐龍。恐龍化石包羅云南孺豐龍化石、貴州龍化石、初龍化石、恐龍蛋化石等。其他生物化石有三葉蟲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等,總計數百件。從地質學角度展現太古期間生物和地輿變遷,帶給人聰慧的啟發。
宏泰坊
宏泰坊位于靖港古鎮保健街陌頭,始建于清雍正七年,是長沙自清朝以后保存的最完好的青樓遺址。宏泰坊穿越三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它見證了清朝風月史,也見證了靖港古鎮曾經的榮華,同時它也薄弱地負擔了古鎮衰落和落漠,岌岌可危的木樓梯吱吱呀呀,傳送著誰人的情絲。因此,在這個埋藏著靖港濃重情感故事的舊處,我們恢復了宏泰坊昔時的原貌,并將其改建為一座青樓汗青文明博物館,仍然相沿其舊名——宏泰坊。
八元堂(寧鄉會館)
八元堂,又名寧鄉會館[2],座落在古鎮保健街上,建成于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在晚清時期,靖港是溈水河入湘江的天然良港和商埠,昔日寧鄉的谷米、煤炭、油鹽等都是在此集散,來靖港從業的寧鄉人接近四千人,“西接湖垸,金稻銀棉憑集散;東依湘溈,風帆云影任驅馳。”便是詩人對得天獨厚的靖港古鎮的頌贊,它在當時是一個管理寧鄉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