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子是一種漢族傳統建筑,多建于園林、佛寺、廟宇。蓋在路旁或花園里供人休息,避雨,乘涼用的建筑物,面積較小,大多只有頂,沒有墻。
亭子也是用來點綴園林景觀的一種園林小品。材料多以木材、竹材、石材、鋼筋混凝土為主,近年來玻璃、金屬、有機材料等也被人們引進到這種建筑上,使得亭子這種古老的建筑體系有了現代的時尚感覺。
它雖不如樓閣臺榭莊嚴高大,卻是一種畫龍點睛式的小品建筑,其重要作用在于點綴,因其小巧輕靈,不拘于地,更多了一重隨意性和率真感?!巴ふ撸R?。人所停集也?!蔽覈泻芏喑雒耐ぷ?,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愛晚亭
愛晚亭,位于湖南省岳麓山下清風峽中,亭坐西向東,三面環山。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為岳麓書院院長羅典創建,原名紅葉亭,后由湖廣總督畢沅根據唐代詩人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山行》)的詩句,改名愛晚亭。又經過同治、光緒、宣統、民國至建國后的多次大修,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今亭與安徽滁州的醉翁亭(1046年建)、浙江杭州湖心亭(1552年建)、北京陶然亭公園的陶然亭(1695年建)并稱中國四大名亭,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愛晚亭是革命活動勝地,毛澤東青年時代,在第一師范求學,常與羅學瓚、張昆弟等人一起到岳麓書院,與蔡和森聚會愛晚亭下,縱談時局,探求真理。
真趣亭
真趣亭是乾隆皇帝御筆寫下的一個亭子。蘇州獅子林內有座真趣亭?!罢嫒ぁ倍謸f是乾隆皇帝御筆題寫的。
乾隆廿七年(1762)乾隆下江南,來到蘇州獅子林游玩,一時雅興大發,喚隨從備硯,揮筆寫下“真有趣”三字。這時給乾隆當導游的狀元黃喜在一旁見了覺得不免俗氣,便說“萬歲御筆千金,微臣一貧如洗,叩請皇上把中間的有字賞給奴才吧!”乾隆明白了他的用心,也覺得這樣太俗,傳出去有損名聲,便順水推舟的把有字賞給了他,成了“真趣”二字。乾隆走后,地方官在此筑造亭閣,將“真趣”二字作為亭名。
翠微亭
翠微亭位于瓔珞巖東南不遠處,靜翠湖南側,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間,因此地處于古樹,綠蔭,溝壑,山巖之間,故有"翠微"之稱,此處可覽四時之勝,特別以“入夏千章綠蔭,禽聲上下”為最,是休閑、納涼的絕好地方。1991年復建,又移杏樹,再現明代春現杏花之景。
乾隆二十一年(1756)有“兒株枯樹一危亭,拳石無多多詭形。記得畫圖曾見處,迂倪每契此中靈“詩句。翠微亭1860年被毀,石壁上乾隆御制翠微亭石刻保留至今。中華民國時期香山慈幼院在此景及周邊種植了桑樹,以供養蠶之用。1957年后根據“園林結合生產”方針,此地又種植了一些柿樹。
1991年公園對景區樹木進行移植、清雜,在原址上復建了單檐八角攢尖頂帶頭拱、面積為47平方米、柱高為39米的翠微亭。同時在景區內種植山杏、榆葉梅、連翹、大葉鐵線蓮、甘菊、早園竹等植物,鋪種大面積綠地。
復建亭內懸掛后人模仿清高宗乾隆御題,曰:“須彌與一芥,大小豈爭差?亭子不嫌窄,翠微良復賒。入詩惟罨畫,沐雨欲蒸霞。莫羨癡黃派,倪迂各擅家。丙寅乾隆御題”。
滄浪亭
滄浪亭,位于蘇州市三元坊滄浪亭街3號,是一處始建于北宋的中國漢族古典園林建筑,始為文人蘇舜欽的私人花園,其占地面積1.08公頃,是蘇州現存諸園中歷史最為悠久的古代園林。
滄浪亭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一齊列為蘇州宋、元、明、清四大園林,園內除滄浪亭本身外還有印心石屋、明道堂、看山樓等建筑和景觀。
宋、慶歷四年文人蘇舜欽所創,原亭置北埼,清康熙三十四年巡撫宋犖移此山嶺。亭立山嶺,高曠軒敞,石柱飛檐,古雅壯麗,山上古木森郁,青翠欲滴,左右石徑斜廊皆出于叢竹、蕉、蔭之間,山旁曲廊隨波,可憑可憩。遁級至亭心,可憑陵全園景色,舊時可眺南園田野村光,周望極目可數里,園外漣漪一碧與山亭相映,亭柱石刻聯珠獨點其妙,相傳亭中石棋枰為子美遺物。
醉翁亭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瑯琊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始建于北宋慶歷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記》一文而聞名遐邇。
醉翁亭總面積1000平方米,亭園內有九院七亭:醉翁亭、寶宋齋、馮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覽余臺,風格各異,互不雷同,人稱“醉翁九景”。醉翁亭依山傍水,幽雅而寧靜。這里古樹婆娑,亭臺錯落,青山如畫,碧水潺流,環境十分優美。整個布局嚴謹小巧,曲折幽深,富有詩情畫意。亭中新塑的歐陽修立像,神態安詳。
亭旁有一巨石,上刻圓底篆體“醉翁亭”三字。離亭不遠,有泉水從地下溢出,泉眼旁用石塊砌成方池,水入池中,然后匯入山溪。水池三尺見方,池深二尺左右。池上有清康熙四十年知州王賜魁立的“讓泉”二字碑刻。讓泉水溫度終年變化不大,保持在十七八攝氏度。泉水“甘如醍醐,瑩如玻璃”,所以又被稱為“玻璃泉”。
歷下亭
濟南名亭之一。因其南臨歷山(千佛山),故名歷下亭,亦稱古歷亭。歷下亭巍立于大明湖中最大的湖中島上,島面積約4160平方米,因歷下亭是名聞遐邇的海右古亭,所以人們也就習慣將整個小島及島上建筑統稱為歷下亭。
整個島上綠柳環合,花木扶疏,亭臺軒廊錯落有致,修竹芳卉點綴其間。春天,修竹婆娑,翠柳籠煙;秋日,湖水蕩漾,荷花溢香,涼風徐吹,令人心爽,被稱作“歷下秋風”,為古時歷城八景之一。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亭子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園林景區。在一些郊區別墅,同樣可以看到亭子的身影,主人家在自家的涼亭讀書喝茶、下棋談心,涼亭已成為一種極致生活的標志。
你還知道哪些有名的亭子?可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