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灘古鎮位于武陵山區的重慶酉陽縣境內,古鎮地處烏江、阿蓬江的交匯處,隔江與貴州沿河縣相望,是酉陽“千里烏江,百里畫廊”的起點,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重慶市第一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被譽為“烏江畫廊核心景區和璀璨明珠”。
龔灘古鎮源于蜀漢(據劉琳《華陽國志校注》:“漢復縣,三國蜀漢置,屬涪陵郡,治所在今酉陽縣龔灘鎮),置建于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遷洪杜縣于龔灘),距今大約1800年歷史。主要建筑有西秦會館、冉家院子、川主廟、三撫廟等。
西秦會館
龔灘的西秦會館,是陜西商人在龔灘所建立的。它是龔灘向近代商品經濟邁進的一個標志。
光緒年間,陜西商人張朋久最先來龔灘開設鹽號,并親自經手修建了"西秦會館",因會館的建筑風格和一般寺觀廟宇大致相同,紅粉涂墻,所以當地人稱之為"紅廟子"。
西秦會館是古鎮最大宏偉的建筑,也是具有外來風格的建筑。它四周圍以烽火墻,外壁朱紅粉飾,館內地面都以石板鋪就,大門臨街西開,內設正殿、偏殿、耳房、戲樓,雕梁畫棟,筒瓦覆頂。如今雖已物是人非,已然透露出一派衰敗蕭條景象,但仍有一股宏大挺拔的氣派。
冉家院子
在龔灘,冉是大姓,冉家院子,已有三百年歷史。它四周封閉,進入其中,有置身徽派民居的感覺。但是與徽派民居不同,它一面是開放的,吊腳樓廊伸向街面,正房和廂房都是穿斗式結構,都是龔灘地道的建筑風格。
夏家院子
"夏家院子出美人"一語道出夏家是大戶人家。因他家也經營鹽業,所以女眷衣著鮮麗,文化熏陶下又落落大方,得到美人稱號。
還有一種說法是說這個院子的風水獨好,背依山崖,直接享受古黃葛樹的庇護,夏家院子正房門額原有匾額題"慈孝",即父母慈,子女孝。
董家祠堂
為董氏宗族合資修建的一所祠堂。從老街上幾層石梯,邁進高石門檻,里面為四合天井,正對面為正殿,均為古老木質框架。董家祠堂以前是董氏家族高大權力的地方。
巨人梯
巨人梯是由六萬余塊巖石壘徹而成的。相傳,是土姑降伏邪靈時所遺留下的通天石梯。許多土族百姓在這兒燒香許愿,上天念其德,會在他百年之后引導他歸往極樂之地。
川主廟
陳家灣的川主廟供奉的是李冰。李冰修建都江堰,使川西平原富庶起來,被封為川主。當時都江堰中有孽龍,興風作浪禍害人民,被他降伏保得四方安寧,因此四川境內各水域均設廟塑像,祭祀供奉。龔灘川主廟當年香火旺盛,廟外一街皆賣香燭,茶館、旅店、紅燒館云集,上碼頭腳夫、小販皆活動于此,來往之客不下千人。遺憾的是文革期間被拆毀了,但被毀的廟在重建中得到恢復。
鯉魚跳龍門
天然形成的"鯉魚跳龍門"。一塊魚形的石頭突兀的橫在道路邊的石壁中,猶如一條正在側身躍龍門的鯉魚,靠河吃飯的龔灘人固執的認為這是河神的化身,是可以庇護船只出行的,所以這條"鯉魚"受到了當地人的追捧,很多要駕船出行的人都會到這里祈求一路順風。所以很多游客到了這里也會拜拜這條"神魚"。
橋重橋
橋重橋是橋中名橋,有"不知橋重橋,不是龔灘人"之說。橋重橋是由兩座橋重疊成的一座小拱橋,從下面的橋走到上面的橋只有幾步石梯,兩橋錯落有致。"這種橋上疊橋的橋,是龔灘獨有。
龔灘古鎮于2017年11月獲評2017最受網民喜愛的十大古村鎮。